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的全阶段选择与淘汰策略

赛鸽的全阶段选择与淘汰策略

  • 更新日期:2025-03-22 11:05:58
  • 查看次数:

赛鸽的世界里,鸽友们这些年不断学习各种淘汰和选择的方法,却常常陷入持续选择的困境,面临着取舍的难题。每一次的选择都充满了矛盾,仿佛总在十字路口徘徊。其实,赛鸽的选择之旅,从一颗小小的鸽蛋就已经开始了。

一、鸽蛋的甄选

鸽蛋是赛鸽生命的起点,其质量至关重要。优质的鸽蛋,外壳应油滑光亮,大小适中且形状规矩。而那些外壳“硬脆”、奇形怪状、有麻点和粘连点、破损、太脏、老种鸽带血以及特别小的鸽蛋,都应果断淘汰。因为这些蛋所孕育的幼鸽,先天体质往往不佳,活力不足,很难成为令人瞩目的赛鸽。

二、幼鸽期的筛选

成长阶段的观察

在幼鸽成长的不同阶段,要密切关注其表现。第一周,若幼鸽始终抬不起头、睁眼晚、脖子没劲;第二周,双脚瘦小、要食不强、缺乏领地意识;第三周,龙骨畸形、羽毛发育不良、消化粮食差、不能自主到边上排粪;第四周,不能正常走路活动、振翅欲飞或追食,这样的雏鸽很难成长为强壮、精力充沛且健康的赛鸽,建议淘汰。

开家阶段的评估

开家阶段是观察幼鸽特质的重要时期。那些能在短时间内观察鸽舍环境并起飞、迅速找到空栖位且不在地上过夜、快速适应棚舍并来回飞行抢地盘、积极在食槽抢食、在水壶抢水且敢于下水洗澡的幼鸽,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活力,是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日常表现的考量

平时喜欢飞行、飞行次数多、能随鸽群飞行且不落其他地方、到点知道进巢、眼睛时刻观察、头部机警的幼鸽,通常具有出色的飞行和生存能力。此外,眼睛黑漆漆且抖动频繁、肌肉发育良好、羽毛迅速泛亮、骨架硬朗、尾巴不散不翘的幼鸽,身体素质更佳。而单独得病的幼鸽,抵抗力较差,不太适合继续培养。

三、训放阶段的考察

训放是检验赛鸽能力的关键环节。入笼时表现机警,既不上蹿下跳也不极度恐慌的鸽子,心理素质较好;训放时敢于盘飞、独自快速冲向家、不落地、训放成绩稳定且不丢鸽、偶尔能单独归巢、归巢后还喜欢再飞且情绪兴奋的鸽子,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和归巢欲望,是优秀的赛鸽。

四、比赛阶段的评判

比赛是赛鸽能力的最终考验。能够适应比赛节奏,在合适的时间范围内归巢,幼鸽时期就能进奖,归巢后恢复快且身体状况良好的鸽子,无疑是赛鸽中的佼佼者。对于其他身体条件,也应按照赛鸽的标准进行严格挑选。

五、留种阶段的决策

留种是为了延续优秀的赛鸽基因。参加多次比赛且多次进奖、从未丢失、外貌符合血统特征且各方面条件达标的鸽子,才有资格成为种鸽,为鸽群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常见的选择误区

勿盲目迷信血统和父母

不能因为父母鸽优秀,就对其子代不加筛选地随意饲养。如果子代没有出色的成绩和特殊表现,应坚决淘汰。在淘汰幼鸽时,要专注于其自身的条件和表现,而非过度依赖父母和血统。

淘汰不健康的鸽子

那些总是不健康的鸽子,即便血统再高贵,也应果断淘汰。因为优秀的赛鸽通常一生都很少生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根据养鸽年限筛选

初养鸽子的前五年,那些总是能够归巢的鸽子,就值得保留;而养鸽十年后,对于那些始终无法进奖的鸽子,就应考虑淘汰。

摒弃外在因素干扰

不要过分迷信血统和鸽环,它们只是作育的辅助因素,并非赛鸽进奖的必然条件。赛鸽的价值在于其比赛成绩,而非外在的光环。同时,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鸽子,每只鸽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潜力。

总之,赛鸽的选择和淘汰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鸽友们用心观察、科学判断。以上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鸽友海涵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