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外鸽系,铸就赛鸽新辉煌
- 更新日期:2025-03-24 07:38:18
- 查看次数:
在我国赛鸽的历史长河中,吴淞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能征善战之姿闻名全国。它具备遗传性能稳定、吃苦耐劳、不死必归等卓越特性,宛如坚韧不拔的战士,在赛场上屡创佳绩。吴淞鸽细分为老桃花、尖子、圆头和耀龙等多个品种,每一个品种都承载着独特的魅力。
吴淞鸽的诞生,凝聚了以汪顺兴为核心的众多老前辈的心血。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培育,才让这一品系得以成型。同时,广大吴淞鸽友的放飞检验也为吴淞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淞鸽是中华养鸽人的骄傲,堪称我国的国粹。
然而,随着外籍鸽大量涌入国内鸽界,许多鸽友纷纷放弃饲养吴淞鸽,这一现象着实令人惋惜。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行动起来,积极收集、保护吴淞鸽。我们绝不能抛弃这一珍贵的鸽系,全社会的爱鸽人都应立即行动起来,让吴淞鸽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吴淞鸽在新中国诞生后逐渐形成,而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养鸽先驱们就已开始引进外籍鸽。像李梅龄先生引进德国鸟,王福元先生引进美国西翁等。这些外籍鸽在先驱们的精心培育下,取得了骄人的赛绩,在当时为中国人增光添彩,其基因至今仍流淌在我国超远程赛鸽的血液中,为我国近现代赛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鸽友们的经济收入大幅提高。许多鸽友不惜斥巨资从欧美赛鸽发达国家引进国际铭鸽,一时间,国外“太阳鸟”成了鸽友心目中的“神鸟”。这导致鸽界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些鸽友抛弃国血专养外血,另一些鸽友专养国血对外血嗤之以鼻,形成了两大阵营。但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大家熟知的道理,养鸽人也应领悟其精髓。李梅龄教授用德国鸽子打败欧美强豪,创造了当时不可思议的成绩,名留鸽史;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龙园鸽业老总王忠宝先生,凭借耐久能鸽业的种鸽连续获得上海市三届特比环冠军。这两位先生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拿来主义”在养鸽领域的实用性。
人们普遍认为吴淞鸽是超远程赛鸽,外籍鸽是“太阳鸟”,但事实并非如此。吴淞鸽也有很多短程快速鸽,如汪老先生的“徐州大王”、苏明智的上海市500公里总冠军等。外籍鸽同样在我国长程、超长程赛事中表现出色,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举办的哈密超远程赛,180多羽归巢鸽中就有一定数量的外籍鸽和中外杂交鸽。上海市近几年的超远程赛事中,超远程归巢鸽里也有相当比例的外籍鸽后代。由此可见,吴淞鸽和外籍鸽各有特长和优势,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鸽系具体分析。
任何品系的鸽子都有优劣之分,吴淞鸽和外籍鸽也不例外。既然如此,为何不将两者合二为一,扬长避短,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品系——现代版的“吴淞鸽”呢?吴淞鸽界前辈邹海星曾说:“鸽子放飞不分远近,只分好坏,好鸽子改变一下它的体型,想飞什么距离都可以。”虽然有些朋友反对这一说法,但邹海星先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不仅超远程赛绩出色,饲养短距离鸽子也能取得好成绩。
现代赛鸽与过去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应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放眼未来。要融合众家之所长,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光“拿来”不运用吸收,路是走不远的。我们养鸽追求的是好鸽子,所以无论是吴淞鸽还是外籍鸽,我们都要喊出“我们要最好的鸽子”,这是全世界鸽友的心声和希望。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赛鸽领域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