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鉴鸽新视角:超越外在,聚焦内在要素

鉴鸽新视角:超越外在,聚焦内在要素

  • 更新日期:2025-03-24 11:22:38
  • 查看次数:

赛鸽领域,常常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不少鸽友起初看好那些外形漂亮的鸽子,满心期待它们能在赛场上斩获佳绩,然而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些鸽子不仅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甚至还出现不归巢的情况。与此同时,国内鸽友普遍迷信鸽眼,这与拥有200年竞翔史的欧洲鸽友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诸如鸽子眼睛、形体、翅膀、骨架、肌肉等鉴鸽学说,也在实践中饱受质疑,难以立足。

追根溯源,长期以来国内鸽友在鉴鸽理论和养鸽实践方面存在严重的偏差,过于重视有形的、外在的研究,却轻视无形的、内在的要素及其关联方面的探索。不可否认,后者的研究难度远高于前者。

成为一羽优秀的赛鸽,需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

有形的外在要素:表象背后的有限参考

眼睛、形体、肌肉、骨架等有形的外在要素,是养鸽人了解鸽子的第一步。通过观察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获取一些关于鸽子健康状况、潜在爆发力、耐力以及适合的比赛距离等信息,还能发现其与优良母本的共性。然而,这些都只是养鸽人基于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与客观实际存在着巨大差距。信鸽的不可知性也正是赛鸽运动几百年来魅力长存的原因之一。

每一位养鸽人都是从关注鸽子的外在要素开始学习鉴鸽知识的,大家都期望能从这些有形的特征中找到与无形的内在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在鸽界,确实有一些对这些外在要素了如指掌的人被尊称为“鉴鸽高手”。但需要明确的是,他们的能力是有限且短暂的,因为这更多地是基于主观意识,而非客观事实。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着鸽子的飞行速度,而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信鸽仅仅遗传了外在的共同特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后续的训练和比赛中接受检验,这也正是赛鸽运动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试图单纯从外在要素中找到获胜的必然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导航能力:飞行方向的内在指引

信鸽的导航能力差异巨大,一场2008年秋上海市举行的南路400公里比赛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场比赛中,参赛的4468羽鸽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前200公里是山区,且一路上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200米。即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冠军鸽依然能达到1032米/分的分速。前30名报到用了一个多小时,而集中报到则在两小时以后,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作者在这次比赛中挑选了一羽多次训放领先归巢、还曾在200公里比赛中取得高位的鸽子,然而这羽鸽子却因天气原因未能归巢。这充分说明,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鸽子的导航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准确归巢的鸽子,导航能力无疑更为出色。

导航能力不仅决定了鸽子能否归巢,还直接影响着飞行速度。受导航能力、风向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鸽子并非直线飞行。而那些接近直线距离飞行的鸽子,能够节省时间和体力,消耗的能量也相对较少。

鸽子的导航能力主要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后天训练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在长程赛中,这种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选种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那些归巢能力强、不易丢失的鸽子,因为它们往往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

归巢意志力:飞行途中的精神动力

归巢意志力是信鸽身上极为重要的品质。归巢意志力强的鸽子在异地放飞后,会全力以赴地飞行,急切地想要回到自己的巢穴,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停歇。可以说,那些在比赛中获得高位的赛鸽,无一不是归巢意志力极强的鸽子。例如美籍华人余柏桦2004年在南非太阳城公棚获得第四名的那羽鸽子,仅有六根半大条,归巢后疲惫得甚至无法站立;还有作者师兄的一羽从厦门飞上海的鸽子,归巢后没多久就死亡了,但依然获得了有效名次。如果没有顽强的归巢意志力,这两羽鸽子是不可能坚持飞到终点的。

归巢意志力既来自遗传,也受到后天训练和诱导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由鸽子的品质所决定的。

归巢意志力和导航能力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如果仅有归巢意志力而导航能力差,鸽子就会在飞行过程中绕很多弯路,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仅有导航能力却缺乏归巢意志力,鸽子则很难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鉴鸽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鸽子外部的、有形的部分,更要深入研究其导航能力和归巢意志力,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养鸽和比赛中。那些只看重鸽眼、羽色等单一因素的鉴鸽方法,最终都会被证明是片面的,难以经受住实践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