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选种:鸽眼观察不可忽视
- 更新日期:2025-03-28 19:24:07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界,夏拉肯的“看眼挑鸽无用论”流传甚广。然而,当深入分析其观点时,就会发现这一理论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更像是利用文字和媒体影响力,扰乱鸽友思维的洗脑言论,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赛鸽界有句行话,“赛鸽玩的是一滴血”,夏拉肯的赛鸽“丝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夏拉肯自己曾表示,“丝丝”这只鸽子他起初根本看不上眼,随意配对后感觉不佳便高价卖给了日本人。可当“丝丝”在日本鸽友那里展现出卓越赛绩后,夏拉肯又赶紧将其赎回。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因为“丝丝”在日本取得了好成绩,更可能是“丝丝”迟归后的子代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众,如外形更漂亮、骨架更硬朗,在各项赛鸽指标上,包括鸽眼特征,都更符合优秀赛鸽的标准,且带有夏拉肯鸽舍鸽子的特质,这才让他心动。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夏拉肯其实并不具备精准挑选优秀赛鸽的能力。他擅长撰写文章、讲述故事,但在实际从一群鸽子中挑选出优质个体的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否则,以他的资源和机会,早该成为像荷兰克拉克那样的名家了。
那么,挑选鸽子时到底要不要看眼睛呢?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在从他人处引进鸽子时。观察鸽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们要了解鸽主鸽舍中砂眼和黄眼鸽子的数量比例,主力种鸽的雌雄鸽眼类型,以及主力种鸽子代中鸽主留存的鸽眼类型。掌握这些信息,再结合其他条件,挑选到优秀种鸽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就像网上提到克拉克的鸽子眼藏眼志的情况较多,整圈眼志较少,那么在挑选做种用的鸽子时,这些信息就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比利时的胡本等名家在实际操作中也体现了对鸽眼的重视。虽然他们声称不太看重鸽眼,但在配对环节,会刻意避免相同眼色的鸽子配对。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他们认识到鸽眼存在一定的遗传规律。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鸽舍已经有了稳定的品系,在引进赛鸽时,可能会更关注赛鸽辉煌的战绩以及完美的身形骨架。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将这些优秀的表现型特征融入自己的鸽群,通过杂交获得优势,提升赛鸽的整体品质。在这种情况下,鸽眼的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然而,如果是为了引进种鸽来奠定鸽舍的基础,鸽眼的观察就至关重要。有些鸽友引进的种鸽,骨架良好、赛绩出色,但经过多次配对,子代却表现不佳,与原鸽主鸽舍中的鸽子相差甚远。这很可能与忽视鸽眼的观察和选择有关。当鸽主声称种鸽是极度近亲繁殖的产物,如母子近亲等,我们就需要观察其子代中是否存在鸽眼变异的情况。如果没有,那么这位鸽主可能不太靠谱。因为鸽眼变异是赛鸽极度近亲繁殖的一种遗传表现。在近亲配对过程中,遗传的分离现象十分常见,就像灰鸽和雨点鸽配对,上代没有红色羽色,孙代却频繁出现红色鸽子,这充分展现了遗传的神奇之处。
我所分享的这些观点,均是基于自身的养鸽经验和感悟。需要明确的是,鸽眼观察只是一种判断赛鸽优劣的方法。它对于自己鸽舍中的鸽子筛选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依据在于伴性遗传的事实。正如比利时大师们所说,只看鸽眼而忽视鸽子其他方面的人是“疯子”,只注重鸽子其他特征而完全不看鸽眼的人同样也是“疯子”。在赛鸽选种过程中,我们应避免固执地只看重某一方面,否则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在赛鸽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