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鸽界传奇之旅:邂逅赖铭涺先生
- 更新日期:2025-04-05 07:26:53
- 查看次数:
11月25日至29日,我们在台湾台中观看鸽赛、与鸽友相聚。一直以来,我们都怀揣着一个愿望,那就是能与台湾鸽界久负盛名的赖铭涺先生见上一面,欣赏他家的铭鸽,弥补上次台湾之行的遗憾。
经台胞林茂生先生——赖铭涺年轻时的鸽界好友热情牵线,我们终于在11月29日上午,也就是下午5点45分从台北桃园机场回大陆之前,争分夺秒地约好了9时到赖先生的鸽舍见面赏鸽。
当天上午,林茂生先生驾车载着我们一行4人准时抵达鸽舍。车还未停稳,自动大门便缓缓开启,赖铭涺先生已笑容满面地在院子里迎接我们。
院子里的两间楼房,一楼便是赖先生会见鸽友的客厅。我们在沙发落座,只见茶几上早已摆满了火龙果、红柿子和红心芭乐三盘切好的水果。其中红柿子质地似苹果,需削皮食用,味道清甜,让我真切领略到了台湾水果的独特魅力。
一番寒暄和介绍后,赖铭涺先生开始讲述他的养鸽故事。他一边为我们沏着功夫茶,一边滔滔不绝地分享着自己的鸽事。此情此景,我不禁暗自感慨:“林茂生先生面子真大,赖铭涺先生实在是太好客了!”
我们品尝着水果、品着功夫茶,围绕鸽子的话题谈笑风生。赖铭涺先生文雅大气、热情随和,尽显大师风范,我们就像他乡遇故知,有说不完的话。
赖铭涺先生在台湾鸽界堪称传奇人物。陆翔竞赛时,他就斩获无数冠军;如今的海翔赛,他依旧佳绩频传。林茂生先生介绍,赖先生是台湾首个一季鸽子赛事奖金超一亿台币的鸽坛高手。
赛鸽三十余载,赖铭涺先生练就了独特的鉴鸽本领。他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不随波逐流,因此不断在竞赛中创造佳绩。就在今年12月12日刚结束的鸽子大赛中,他培育的鸽子表现卓越,赢得了折合人民币约1000万元的台币奖金。
赖铭涺先生的赛鸽之路始于1976年,他和同胞兄弟赖铭沧从叔叔的房客处引进一羽综合二名的父母鸽。后来结识台中员林县的鸽友并引种参赛,1980年比赛便取得优异成绩,一个月内两个会的比赛,双双荣获冠、亚军,且入赏羽数众多,从此开启了职业养鸽生涯。正如他所说:“鸽子是我一切经济来源。”
1981年,赖铭涺北上芦洲参赛,次年就取得综合3、7位的佳绩,“芦洲公”便是综合3位得主。1982年台中赛鸽兴起,1983年他回台中定居参赛,成绩令人瞩目。然而,1984年多数种鸽被盗,他却认为这是“坏事变好事”,促使他下定决心寻找更优质的种鸽。
1987年,赖铭涺亲自前往欧洲寻鸽,接触到詹森及杨˙格兰多拉斯的原舍鸽后,他果断淘汰原有种鸽,以詹森、杨格的胜宝之星、蓝色天使为基础重建鸽舍。当时,亲自赴欧买鸽的人寥寥无几,他为引进好鸽不惜重金,尽显决心。
此后,赖铭涺不断引进优质鸽系。1990年引进迪迪子女,其中一羽成为迪迪金母;1994年鸽舍迁至台中大里,引进小红家族;1999年引进多不拉、卡斯顿;2001年引进飞狗、夏拉肯丝丝等中、长距离名鸽;2005年又陆续引进詹森鸽系。
在客厅交流片刻后,赖铭涺先生因与林茂生先生的深厚情谊,破例邀请我们进入种鸽笼赏鸽。我们穿上印有“赖铭涺”字样的蓝色大褂,走进种鸽笼。林茂生先生介绍,赖先生对大陆朋友格外友好,才会让我们直接进入。
赖先生的种鸽笼建于25年前,规模达几百平方米,在当时令台湾鸽友既羡慕又觉得夸张。赖先生认为,好的种鸽需要良好的活动空间,身体素质好才能产出优质子代赛鸽。种鸽笼一排十多间,每间面积不下30平方米,高3米多。中间入口的一间只放6羽公鸽,非配对期其余每间固定养9羽公鸽,若某羽公鸽被抓出巢窝,就意味着被淘汰。
我们在种鸽笼里欣赏着助手抓来的鸽子,不断向赖先生请教骨架、龙骨、耻骨等方面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捧着鸽子,我们爱不释手,久久不愿离去。
离开种鸽笼回到客厅,我指着墙上挂着的2009年北海六关综合赛冠军浅雨点母鸽询问。赖先生立刻领会我们的心意,让助手抓来这羽鸽子。这羽鸽子成绩惊人,76舍1416羽参赛,1到4关关关第一,第5关第3位,平均分速1293.115米/分。我们纷纷与鸽子和赖先生合影留念。
从上午9点到中午,我们在赖先生家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准备离开时,赖先生热情邀请我们共进午餐,带我们品尝日本料理大餐,还拿出收藏十几年的台湾白酒。餐桌上我们相谈甚欢,频频举杯,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完成此稿后,我将它发给旅居比利时的台胞、鸽界“友善天使”林天章先生雅正。林天章先生对赖铭涺先生赞不绝口,称他既是好友又是老师,从他身上学到了赛鸽知识和为人之道。赖先生谦卑有理,赛鸽专业且有内涵,胜不骄败不馁,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令人敬佩。
此次台湾之行,我们遇到的台湾同胞都十分友好、好客。林茂生先生夫妇更是热情周到,我们住在他家、吃在他家,林先生还充当我们的驾驶员,带我们访友、游玩。这次邂逅赖铭涺先生的经历,让我们对台湾鸽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