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竞赛期育雏:育赛兼顾的成功实践
- 更新日期:2025-04-24 07:26:52
- 查看次数:
大多数鸽友在信鸽竞赛期间,往往不让赛鸽育雏,担心影响赛鸽体质,我以往也是如此。然而今年春天,为了不错过最佳育雏时间,我大胆尝试让多数赛鸽从训放开始就处于抱蛋育雏状态。如今,300公里竞赛已顺利完成,雏鸽也大多离巢起飞。事实证明,育雏与比赛完全可以两不误,效果相当不错。下面,我就将具体做法分享给各位鸽友。
由于个人时间有限,我采用了粗放式的养鸽管理模式。自动饮水器里始终备足水,食料每两天添加一次,让种赛鸽自由进食和飞翔。在育雏方面,我采用二呕一的方式,并间断性地给它们投喂豌豆和菜籽。
今春我共派出十只赛鸽参赛,其中六对赛鸽夫妻双飞,另外四只赛鸽的配偶未参赛,但所有参赛鸽都育有雏鸽。训放安排了30、50、100、160、160公里的不同距离,但我只选择了30公里和100公里进行训放,并且所有参赛鸽都参与其中。在100公里训放时,部分雏鸽仅有七天大,而有些则已二十多天,但赛鸽的体质并未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六月出生的一只雌鸽,在今年三月育出一只雏鸽后,体质竟变得格外出色。在300公里竞赛中,当雏鸽长到30天时,这只雌鸽首次参赛当天迟归。一周后再次参加300公里竞赛,上笼后才得知路线由南线改为东南线,它用时290分钟归巢,比第一名仅慢了近40分钟。又过了一周,它再次参加南线300公里竞赛,用时310分钟归巢,比第一名慢20多分钟,此时它正孵夹窝蛋19天。归巢时,由于鸽舍外新放置了杂物,它盘旋了几周才落下,这足以证明其体质十分强壮。(注:南线一周前举行的500公里比赛中,第一名创下了340分钟归巢的高速度,若按此速度计算,300公里应在180分钟左右归巢,但实际第一名飞了290多分钟。)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总结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 雌鸽训放与比赛安排:雌鸽在雏鸽出生一周内不宜进行训放。若必须参赛,应将雏鸽转移到其他育雏鸽的腹下。另外,在300公里和500公里比赛时,雌鸽可在下午产第一蛋后参赛。
- 育雏鸽参赛体质要求:育雏鸽体质不佳时不宜参赛。对于连续参赛的育雏鸽,其体质必须呈现越来越好的状态。
- 育雏数量控制:参赛鸽不宜连续育雏,育一只雏鸽为宜,但可以进行孵蛋。
- 雏鸽日龄与赛鸽参赛关系:在300公里和500公里比赛后,若雏鸽已达20日龄,赛鸽不宜再参赛。
以上就是我在信鸽竞赛期育雏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对各位鸽友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在信鸽育雏和竞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