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信鸽育种的科学与艺术

信鸽育种的科学与艺术

  • 更新日期:2025-04-10 19:07:23
  • 查看次数:

养鸽家在从事育种时,通常会非常注重血统和外形的选择。"杂交出优势"已成为许多鸽友的座右铭。一些有经验的配种方式,如用“李梅龄种”去配“双阳系”,吴淞系配日本系,培尔琴系配德国系,西翁系配斯带塞系,国血超远程鸽配詹森系等,都说明了鸽友们对育种的重视。然而,培育鸽种的关键在于人工选择,通过信鸽在交配遗传后的微小变化,特别是延续性变异,逐渐淘汰与人无利的劣质变质,保存有利变异,逐代选择累积而形成新的适应人类需要或爱好的新品种。

种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信鸽饲养者能否按照人的意图,通过培育训养创造良好的竞翔成绩。有了良好的品种,就有了养鸽的先决条件,还需要学会善于配种的经验方法,即培养它们的下一代。在下一代的信鸽中,必须具备参加信鸽竞翔的各种本能的先决条件,应一貌二眼三体型。如果这些先决条件全部达到,种鸽的交配就是朝着进化而发展的,这种培育方法是正确的。

信鸽确实有好坏之分,这就需要养鸽者以敏锐的眼光正确选择鸽种为自己栅内培养下一代信鸽的种鸽。育种好与坏,正确与否,都涉及到今后信鸽的发展是否进化,或不进不退,或者干脆退化。所谓进化,标志乃是信鸽的竞翔成绩,优佳为主,进化多少,也正说明了育种交配方面的准确程度性的多少。不进不退,下代信鸽的水平保持其老种的水平,竞翔成绩一般,此种信鸽往往再通过正确的交配,下代尚能超出其本身的竞翔水平。所谓退化,乃竞翔成绩差劣,既不能参加竞翔,又不能作为种鸽,此现象的普遍性往往很多。

交配育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难以掌握。“配得好不如配的巧”这一事实是存在的。育种侥幸的成功,光凭主观上的唯心想象,在交配以后的幼鸽中很可能不一定按照人们的意志改变它们质的变化。因此,种鸽质量的好坏,具体而言就是这羽或那羽种鸽是否有作种的价值。质量好的种鸽在各方面将体现出大量的优点,优点越多,在后代的培育中越能收获无量的功绩。无数实例证明,在有功绩的赛鸽中,它们的父母均有引人注目的长处。这些长处我认为有以下7个方面:

  1. 具有鹰似的凶态相貌:及其稳文而又敏捷的性格,它们的神态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风度,“举止大方、神气而傲慢”。
  2. 后脑要宽阔:圆满呈弧圈形伸向颈部后脑发达,甚至使眼球稍稍向前、向下突出。这样的信鸽往往是很聪慧的。
  3. 有着聪敏的眼睛:及其油亮鲜艳干老的眼砂,眼皮必须紧箍眼球,要包得紧,决不能松松垮垮,甚至露出眼肉。
  4. 鼻瘤靠近咀尖部分紧扣:呈鸡心形。
  5. 具有刚韧的龙骨结构:及其柔刚结合的发达肉身体型,适量的体重,飞翔灵活、轻巧。
  6. 条羽则要求密而阔:长而尖、粗而硬、羽毛薄而紧、坚实而又贴身。羽条最后三根要长,第十根超过第九根者更佳。
  7. 归巢性能强:最好是具有本身或上代血统中能克服战胜恶劣气候的性能。

总而言之,在绝大多数各类种鸽身上不可能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我们以锐利的眼光,在两羽配对的种鸽身上紧紧抓住一貌二眼三体型,正确分析它们的特长与短处。在交配中若能确实以绝对优势来补其彼此的强弱长短,以优压劣、以强携弱、以足挽缺,那么无疑就易造就种鸽下代的变异朝着进化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