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之道:遗传与机遇的辩证法
- 更新日期:2025-04-20 20:43:44
- 查看次数:
朋友文斌今年春赛在县级鸽协大放异彩,200km玉屏冠军、500km冷水江当日归阳明杯、指定环冠军、第三名(实际应是二名)的成绩,无疑县上最佳。然而,5月20日集鸽放江西萍乡700km空距时,他决定使用之前获得200km冠军和指定环第三名的同一灰雄04-23-35235参赛,我坚决反对。
我提出了三条反对理由: 一、此鸽不满一岁,连续100、200、500几关下来恢复休息不足。 二、天气预报显示21至23日江西、湖南、贵州沿途有中到大暴雨,部分地区有雷电。 三、其同父母兄妹鸽在今年飞出了最好成绩,证明此配对成功,应留作回血和检验其他未知种鸽。
然而,朋友坚持己见,最终鸽子丢失。据报道,贵州同一日参加武汉国家赛850KM同一赛线的鸽子八天之内无一羽归巢,赛事之艰难可见一斑。
在报刊和网络中,常见鸽友说“父母鸽都在、丢了还可以出的”观点,但我认为鸽子的遗传并非简单复制。身体、年龄、气候、环境、机缘、配对等因素共同决定鸽子的表现。种鸽出了好鸽,并不代表一定能持续出好鸽。鸽子的不确定性,正是人们对其充满兴趣的原因。
赛鸽如赛人,鸽子是别人的,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参赛计划。保守与开拓的鸽友各有千秋,养鸽如同养花、种草、养宠物,追求的是兴趣爱好。没有功利,缺乏动力;但过多功利,则可能适得其反。
我认为,父母鸽都在,更应珍惜。科学养鸽,遵循规律,方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