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鸽子红血球的奥秘及其对赛鸽饲养的重要性

鸽子红血球的奥秘及其对赛鸽饲养的重要性

  • 更新日期:2025-02-14 13:20:58
  • 查看次数:

在高等动物的生命体系里,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宛如精密运转的生命齿轮,而心脏则是驱动这一系统的核心动力源泉。心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像一位不知停歇的运输大师,将从消化道汲取的营养成分,随着血液的流动精准地输送到身体各个角落的组织细胞中。同时,它肩负着运输氧气的重任,把维持生命的关键气体送达每一个组织,又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至肺部,通过呼吸器官排出体外。就拿鸽子来说,心脏同样承担着这些至关重要的使命,确保鸽子在生命历程中,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弃物能被顺利运输到排泄器官,最终排出体外。

在鸽子体内,血管中的血液宛如一支永不停歇的运输大军,分秒不停地穿梭于身体各处,将营养、废弃物、氧气、二氧化碳等维持生命的必需元素,有条不紊地运输进出。而在这一伟大使命中,红血球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运输兵”。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索鸽子血液中红血球的生理特性与重要意义,为养鸽爱好者在培育竞赛选手鸽的过程中,提供科学选种的参考依据。

一、鸽子血液的构成与功能

鸽子的血液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体系,由红血球、白血球以及血栓细胞(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匀地混合悬浮于血浆之中。其功能与哺乳类动物(如人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1. 营养运输:循环流动的血液如同高效的物流通道,负责从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并精准无误地将其运输到鸽子体内各个部位的组织细胞,为细胞的生长、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提供充足的“燃料”。
  2. 气体交换:血液在呼吸系统与身体各组织之间搭建起一座“气体桥梁”。它将呼吸器官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快速输送到各个组织,同时把组织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再经鼻孔排出体外,确保气体交换的顺畅进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3. 废弃物转运:除了气体之外,鸽子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陈代谢废弃物,也由血液负责收集,并运输到诸如表皮、肾脏等排泄器官,从而保证鸽子体内环境的清洁与稳定。
  4. 荷尔蒙传递:血液还是荷尔蒙的“专属快递员”,将成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刺激素,准确无误地运输到需要它们的体内器官,调节鸽子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进程。
  5. 内环境调节:血液在维持鸽子体内组织的水分平衡、体温稳定以及体内氢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系列的调节机制,确保鸽子始终保持健康活泼的状态,为其飞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鸽子血液的物理性质与量

鸽子体内的血液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品种、年龄、温度以及营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情况下,鸽子在一周龄(孵化后七天)时,血液量达到峰值,约占体重的 12%。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量逐渐减少,成年鸽子的血液量约为体重的 6.5%。有趣的是,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尤其是炎热的夏天),鸽子的血液量会相对增多;而营养条件优越、营养成分完整时,血液量也会相应增加。至于血浆量,一周龄的鸽子血浆量约为体重的 8.7%,成年后则降至约体重的 4.6%。(鸽子的血量与血浆量可通过色素稀释法或放射性同位素技术进行精确测量。)

以一只体重约 450 - 500 克的成年鸽子为例,目前在台湾地区进行竞翔赛的选手鸽,根据公母或品种的差异,体重一般在 400 - 450 克左右。经计算,其血液量约为 29cc - 33cc,血浆量约为 21cc - 23cc,血液量与血浆量之和约为 50cc - 56cc。

三、鸽子血液的成分

鸽子血液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且各种成分的含量会因鸽子的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营养状态以及训练强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主要成分包括:

  1. 葡萄糖:含量相较于哺乳类动物更高,为鸽子的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
  2. 脂肪:涵盖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和磷脂等,是鸽子储存能量、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3. 蛋白质:在鸽子的身体构建、免疫调节、酶催化等众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 非蛋白氮:参与鸽子体内的氮代谢过程,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一定意义。
  5. 钙与磷:对于鸽子骨骼的发育、维持骨骼强度以及正常的生理代谢至关重要。

四、鸽子血液的红血球

鸟禽类的红血球在形态和结构上与哺乳类动物存在显著差异。鸽子的红血球呈卵圆形,且带有细胞核,其大小相较于哺乳类动物的红血球更大。具体尺寸为成鸽 12.7um×7.5um,成鸡 12.8um×6.9um×3.6um(L×S×D),成鸭 12.8um×6.6um,火鸡 19.5um×7.5um(L×S)。

鸽子血液中红血球的数量比哺乳动物(如人类)要少,不过,鸽子的年龄、性别、荷尔蒙水平以及其他多种因素,都能够对红血球的数量产生影响。

在鸽子红血球的制造过程中,胚胎期(种鸽孵蛋时的发育阶段)主要由卵黄囊承担制造任务,同时骨髓也会参与少量制造工作。待鸽子孵出后,乳幼鸽体内骨骼中的骨髓便成为造血的主要场所。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原以及海平面氧分压低的地区,鸽子的造血功能会得到促进。此外,生血素(erythropoietin)也能够刺激红血球的生成。根据生物学家 Smith 及 Englebert(1969)的研究,鸟禽幼年成熟红血球的核膜上会生长出一种名为 clone cells 的细胞。这种细胞最初从核膜呈管状突出,随后逐渐长大,直至与红血球大小相同,接着脱离核膜,开始分化并合成血红素,最终发育成为红血球,其数量约占幼禽红血球总量的 5.2%。

鸽子红血球的寿命相对较短,约为 35 - 45 天,鸡的红血球寿命为 28 - 35 天,鸭为 42 天,鹌鹑为 33 - 35 天,均比哺乳类动物的红血球寿命短。

五、鸽子血液的血红素

血红素是一种由蛋白质——球蛋白(globin)与含铁色素——血色质(heme)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它是红血球中携带氧气的核心工具,与呼吸过程密切相关。在各种鸟禽体内,湿的红血球内所含的血红素量(%)大约在 22% - 38%之间,鸽子体内的血红素含量约为 35%左右。

血红蛋白作为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现红色的关键物质。它由四条链组成,分别是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条链上都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正是结合在铁原子上,通过血液的流动被运输到身体各处。血红蛋白具有独特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它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赋予了红细胞高效运输氧的能力。

六、鸽子血液血红素的代谢

血红素与氧之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二者结合后形成氧合血红素(oxyhemoglobin),连接在二价铁离子上。然而,血红素与氧的亲和力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氧分压、酸碱度以及温度等。当血液接触到某些药物或其他氧化剂时,血红素中的二价铁离子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进而形成变性血红素(methemoglobin)。在鸽子的密集训练或入关比赛过程中,由于压力等因素导致的紧迫现象,会使体内部分血红素转变为变性血红素。这不仅直接影响竞翔比赛鸽子的健康状况,还会对其飞行性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不过,幸运的是,鸽子体内拥有一套变性血红素还原酶系统(methemogolobin reductasesystem)。在经过适当休息或采取有效的缓解紧迫现象的措施后,这一系统能够将变性血红素重新转化为正常血红素,促使选手鸽的体能逐渐恢复,使其能够继续发挥正常的飞翔性能。

此外,血红素与一氧化碳(CO)同样具有亲和力,二者结合会形成一氧化碳血红素(carboxyhemoglobin)。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