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信鸽鉴选与饲养:探寻胜利的密码

信鸽鉴选与饲养:探寻胜利的密码

  • 更新日期:2025-02-20 10:45:27
  • 查看次数:

信鸽的世界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至关重要。脱离实践的理论,对于信鸽饲养与竞翔而言,毫无价值。信鸽领域蕴含着诸多尚未被完全发掘的奥秘,宛如一座等待深入探索的科学宝藏。科学管理、科学饲养以及科学训练等理念,虽被许多鸽友知晓,却鲜有人真正践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如今,随着鸽质的普遍提升,若想在信鸽赛事中拔得头筹,科学化管理已然成为必经之路。《赛鸽天地》作为众多鸽友心中的良师,承载着培养更多优秀养鸽家的使命,这想必也是何信哲老师的殷切期望。

一羽优秀信鸽的后代,并非个个都能在赛场上摘金夺银。选种环节犹如大厦之基石,一旦出现偏差,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参赛获胜,无疑能证明鸽主与鸽子在当下具备较强的实力,领先者必有其成功的缘由。而当遭遇失败时,一味寻找客观理由毫无意义,关键在于从主观层面剖析问题根源,明晰成败原因,如此方能在信鸽饲养与竞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总体来说,一羽出色的信鸽,不仅要有优良的血统,外观也需出众,其关键部位更要符合相应标准。

胸与肩:赛鸽优劣的重要鉴别部位

胸与肩在鉴别赛鸽优劣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是赛鸽身体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不仅关乎赛鸽身体结构的整体平衡,更是衡量鸽体强壮或柔弱的重要指标。由于胸与肩位于鸽体外观可视部位,通过观察和触摸,便能较为准确地判断鸽子的飞翔能力。

我们深知,鸽体的整体平衡与匀称至关重要,各个部位应自然流畅地衔接为一个整体。而鸽子的胸与肩,正是鸽体整体骨骼构造的外在体现。虽然可以通过抓触的方式检测鸽体龙骨和耻骨架体是否健全,但通过观察胸肩的形态,同样能获取重要信息。更为关键的是,鸽体的重心位于胸部,同时鸽体是否呈现流线型体形,也对其飞行性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赛鸽的胸肩构造无疑是极为重要的鉴别指标。

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鸽体必须具备流线型体形,如此才能在高速飞行时,将空气阻力降至最低,同时以最高的机械运动频率充分发挥体能。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鸽体飞翔的动力源自翅膀,而强壮厚大的胸肌是翅膀实现强有力且持久飞翔的保障。此外,发达的胸部能为鸽体提供充足的肺活量,以支持其剧烈而持久的运动。

理想的胸肩应满足以下要求:肩部需有适当宽度,能够紧密包裹前胸,并略呈球形,展现出圆满的外观;胸部同样要有足够宽度,表面覆盖着圆润平顺如丝的羽毛。不仅如此,我们要能明显感觉到鸽体的重心落在胸部,且胸部与身体大小比例协调,与其他部位共同构成整体的流线形。当鸽子两足分立时,双脚应保持适当间隔,这能体现出鸽体胸部具有足够宽度,胸肌足够发达,从而有足够力量控制双翼运动。

鸽体的重心落在胸部是一项关键要求,否则,鸽体在飞行过程中容易失去平衡稳定,无法将竞翔力量发挥到极致。若有机会,鸽友应多观察处于良好状态的冠军鸽,同时仔细观察自家鸽舍中成绩各异的鸽子,并做好详细记录。通过大量的观察与比较,经验自然会逐渐积累。切莫轻信那些失败者夸夸其谈的“鸽经”,若他们的理论正确,想必早已在赛场上取得佳绩。唯有保持虚心的态度,才能快速提升养鸽水平。

腰、背、臀(后部):整体结构的重要印证

通常情况下,若赛鸽的整体骨骼结构(龙骨和耻骨)以及胸肩部位符合标准,其腰、背和臀等部位自然也会呈现出理想形态。不过,我们也可以从鸽体的腰、背和臀部构造,反向验证对鸽体整体结构评鉴的准确性。

鸽体的腰部略呈圆形,这表明该部位强壮结实。由于鸽体的腰和尾段缺乏骨骼支撑,因此需要足够的粗壮、宽阔和结实,才能在飞行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阻碍。背部是背椎的外在表现,看上去线条顺滑,微微凸起呈弓形。

当我们在菜市选购肉鸡时,会发现有经验的鸡贩常一手抓住肉鸡的双翼,另一手触摸鸡的胸骨和臀部。通过这种方式,鸡贩能准确判断肉鸡是硕壮还是虚胖。鸽体亦是如此,健全的臀部能反映出鸽体的肌质状态。部分鸽友将臀部细分为臀部和后部两个部位,实则并无必要。关键在于,臀部和尾部应构成一个整体,具有足够的开阔度和弹性(用手指压触时能明显感觉到)。若臀部软弱缺乏弹性,则说明鸽体可能虚胖,肌质不足。同时,臀部要与整个鸽体保持平衡协调,逐渐向尾部收窄。这一点十分重要,一方面尾心受臀部肌肉控制得以运动,所以臀部需要有足够的肌肉;另一方面,由于鸽体重心落在胸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信鸽在飞行时保持稳定,且不会减弱前行的力量。因此,鸽子的臀部不宜过于宽大,总体应具备足够的开阔度和强壮度,表面略微平坦,既不内凹也不外凸,表面覆盖着柔软的细羽,紧密地覆盖着尾羽的羽茎,外观如同一个羽褥。

若臀部过于粗壮,鸽体的重心会往后下移;若过于纤细,鸽体重心则会自胸部往前和上移。这两种情况都会对鸽体的高速飞行造成阻碍。当鸽体飞行时,底面平滑且微往上收,通过气流时会产生压力差,形成上托的力量,有利于飞行。所以,臀部稍呈平坦的外圆构造对于鸽体飞行至关重要,否则,鸽子躯体的外形特征将被破坏,飞行时会增加诸多阻力,甚至导致失衡。由此可见,鸽子的臀尾部构造形态与鸽体的整体平衡密切相关,在评判鸽子时,绝不能忽视这一部位。

鸽体的肌肉和羽毛:影响翔能的关键因素

除了上述鸽体的各项构造,鸽体的肌肉状态和羽毛质量也是影响赛鸽翔能的重要因素。在评鉴鸽子时,若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赛鸽的肌肉

如同各类运动员对肌肉有着特定要求一样,赛鸽的肌肉也必须达到相应标准,才能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然而,这一要求常常被鸽友们忽视。

肌肉在神经的控制下进行收缩和放松,从而带动骨骼运动,实现鸽体的飞翔。显然,使鸽体达成飞翔运动的肌肉必须健康强壮,这主要由鸽体的大小胸肌来体现,鸽体双翼的活动均由这两块胸肌控制和调整。因此,大小胸肌是鸽体最为重要的肌肉组织。鸽子翅膀下拍运动的力量源自大胸肌收缩,所以大胸肌是飞翔时的推进力量来源;小胸肌产生的力量则能使下拍的双翼再度扬起,大小胸肌相互配合,辅助其他肌肉,让鸽子能够在高空高速自如地展翅飞翔。一般成年鸽子的胸肌重量在 115 - 120 克左右,约占鸽子总体重量的 23%以上,由此可见这两组胸肌的重要性。

胸肌可以通过抓触来感受。它从锁骨伸展至胸部,覆盖着整个胸骨。通过适当的喂饲和训练,鸽体肌肉能够达到理想状态。此时,肌肉内的脂肪比例不会过剩,用手指按压时,会有弹性的感觉,鸽体整体看起来雄伟健壮。当我们用手指压迫胸大肌时,若感觉像压着内胎空气充足的轮胎,松手时胸大肌能微微弹起,这表明该部分肌肉状态良好。反之,若手下压时感觉像压着硬橡皮般硬邦邦的,或者软绵绵毫无弹性,这都不是理想的状态。若感觉软绵绵,可能意味着鸽体内脂肪积存过多,呈现虚胖状态。此时,将胸羽吹开,会发现表皮呈黄油色。小胸肌位于大胸肌之下,在大胸肌与胸板之间。小胸肌健硕时,会将大胸肌往外挤压,使其显得更加丰满。由此可知,赛鸽胸部雄伟丰满的外观,是这两组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

鸽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同样不容忽视。不过,只要胸肌状态出色,其他部位的肌肉通常也会处于良好状态。若鸽友仍不放心,可以抓触鸽子的腹部,若该部位没有肥厚的感觉,便可以安心。

我们还需了解,肌肉由红色肌纤维和白色肌纤维构成。红肌纤维为鸽体提供稳定的翔力,白肌纤维则提供骤发的爆发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红肌纤维一旦出现过多的脂肪积聚,后续就容易“趋胖”,恢复到最佳状态不仅费力,而且难以持久保持。因此,有经验的鸽友都明白,鸽子不宜娇

养,特别是幼鸽阶段,一旦养“胖”,日后会给鸽友带来诸多麻烦。

再者,赛鸽的肌肉特质具有遗传性,我们常常会发现某些品系的鸽子,其肌肉状态能够长期保持在理想水平。当这些鸽子处于巅峰期时,肌质状态的健硕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样的鸽子往往具备耐战的特质,并且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作战状态。当我们走进某一鸽舍,若发现整个鸽群的肌质状态都十分出色,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信号,预示着该鸽舍的鸽子具备较强的竞翔潜力。

赛鸽的羽毛

健康的鸽子,除非遭遇营养不良、患病或者受到外界寄生虫的侵扰,否则都会拥有一身完整且优质的羽毛。对于赛鸽而言,羽毛的色泽并非关键因素,其素质才是重中之重。即便是初涉养鸽领域的新手,也清楚赛鸽羽毛应具备的特质。

鸽体表面的羽毛,自然以光滑为最佳。只有羽质如丝般细腻、富有弹性、排列紧密,且羽毛相互重叠,紧密贴合全身,才能有效减轻鸽子在飞行过程中与空气产生的摩擦阻力。所以,若发现鸽子的羽质粗糙、蓬松(排除患病因素),则说明其羽质欠佳。

健康的羽毛上通常有较多的羽“尘”,并且“绒毛”丰盈。这些“绒毛”能够积存空气,在鸽子飞行时,有助于减轻其体重。鸽子的尾脂线并不像鹅、鸭那般发达,无法通过将分泌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来保护羽毛。不过,鸽子每年都会经历一次换羽期,只要健康状况正常,它们便能长出一身如丝绒般的崭新羽毛,以迎接下一个赛季的到来(这也与它们的祖先在该季节需要四处觅食的习性相关)。只要羽毛质地如丝、排列紧密,即便在一般的雨水中飞行,对鸽子归巢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需要明确的是,鸽子羽毛和肌肉的特性,与鸽子的品系以及遗传有着最为直接且关键的联系。

在信鸽饲养与竞翔的道路上,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从选种时对优良血统和外观标准的把控,到对赛鸽胸肩、腰臀、肌肉以及羽毛等各个身体部位的细致观察与了解,再到科学的饲养与训练方法,都需要鸽友们用心去钻研和实践。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养鸽过程中,才能培育出更为优秀的赛鸽,在激烈的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真正领略信鸽运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鸽友们之间也应加强交流与分享,共同推动信鸽事业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信鸽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运动,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