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眼鉴鸽中的“游沙”现象:与赛鸽巅峰状态的关联及实践探讨
- 更新日期:2025-02-25 11:10:01
- 查看次数:
鸽眼鉴鸽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并非要推崇鸽眼理论,只是想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赛鸽生理状态与眼睛变化相关的现象。
我是四川的鸽友,早期跟老鸽友学习鸽眼鉴鸽,像眼沙配鸽、眼房水配鸽等。在四川,眼房水与鸽子归巢率、适翔距离(600公里以上翻越秦岭山脉)有一定关系,如黄水、红黄水、绿水、炭蓝水等眼水的鸽子飞得较好。之后,我又从鸽刊、赛鸽书籍学习多种鉴鸽方法,拜访成绩优异的鸽友,上手获奖鸽,对赛鸽综合评判有了更多认识。鸽眼观察只是鉴鸽的一部分,不能仅凭鸽眼来评判和挑选赛鸽,需综合多方面条件,但鸽眼确实是重要部分。
四川的气候和环境对赛鸽运动挑战很大。赛线大多在山区,如成都和德阳的500公里比赛,赛鸽要飞越300 - 400公里的崇山峻岭才能到达川西平原,600公里以上比赛还要翻越秦岭山脉。这要求赛鸽综合素质很高,不仅要能归巢,还要有速度。所以鸽主在喂养、调理和挑选赛鸽上需下功夫。
我观察到赛鸽瞳孔中的“游沙”现象很有趣。“游沙”与赛鸽体能巅峰状态关系密切,很多不重视鸽眼的鸽友对其没概念。“游沙”是鸽子瞳孔内流动游走的眼沙,在黄眼和沙眼中都有,黄眼鸽的“游沙”是金黄色,沙眼鸽的是银白色。“游沙”大小、数量、亮度不同,运动方向和速度也不同,有的像繁星满布瞳孔,其游动就像宇宙中的行星,十分美妙。有些沙粒会越过内线口和眼志,在底沙和瞳孔间穿梭,仿佛夜空中的战斗机群。
然而,“游沙”存在时间短暂,长不过两周,短则一天。这就需要鸽主细心观察,把握赛鸽体能巅峰时机。赛鸽达到巅峰状态是多方面表现的综合,如健康、羽毛光亮、家飞状态好、食量增大、肌肉丰满体重轻、皮肤光滑红润、脚趾温热、眼睛清亮等。即便赛鸽达到巅峰状态,也不能确保获奖,若想在大赛中获奖或选好指定鸽,鸽主还需更多努力和经验。
从科学依据角度看,目前关于鸽眼鉴鸽缺乏绝对的科学定论。一些鸽友认为鸽眼能反映鸽子的状态和品质,可能是因为眼睛是鸽子身体的一个窗口,其内部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与整体生理机能存在关联,但这只是一种推测。争议点在于,有些鸽友觉得鸽眼只是表象,其他诸如骨架、肌肉等因素才是关键。例如,有的鸽子鸽眼看起来普通,但凭借强壮的肌肉和优秀的定向能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有些鸽眼看似完美的鸽子却表现不佳。
下面结合我的实践来具体说说。比如我有一羽李鸟配小尖嘴的小鸽,原本训放速度慢,但8月龄时几次训放后虽消瘦却食量增大,休息后肌肉丰满,眼沙鲜艳,家飞时间变长,路训归巢速度也有所提升,后来还出现“游沙”,300公里比赛比我的奖赛鸽先回来,却因进棚耽搁未进奖;之后在500公里比赛获得第二名。还有狄尔巴配勃默得的赛鸽、小尖嘴配勃默得的赛鸽,在300 - 700公里取得高位名次,它们也曾出现“游沙”。另外一次,我去广汉鸽友家,他挑选300公里奖赛鸽时,我发现一只被他准备淘汰的红绛鸽出现“游沙”,状态很好,我劝他参赛,他不信,我便花钱买下这只鸽子参赛,结果这只鸽子获得冠军。
我还想说明“游沙”与“点眼从”的区别。“游沙”是能在瞳孔内和底沙间来回运动的小颗粒,会随鸽子生理变化出现和消失;“点眼从”颗粒较粗,多为单颗或几颗成组固定在瞳孔内,不随生理变化消失。“游沙”不代表鸽子飞行距离、是否为好种鸽或快速鸽,只是反映鸽子体能状态的一个特征,且不是所有鸽子都以“游沙”表现体能巅峰,要具体分析。容易出现“游沙”的鸽眼类型有:黄眼为黄色底沙、有色眼志或全黄眼志且瞳孔漆黑油亮的;沙眼为银白色或烟灰色底沙、黑色眼志或全圈白眼志且瞳孔漆黑油亮的。
在此,我分享这些经验,希望与鸽友们共同探讨学习,也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在其他地区,比如欧洲的一些赛鸽传统强国,如比利时、荷兰等,鸽友们鉴鸽的方法更为综合。他们除了关注鸽眼,还特别注重鸽子的血统和家族成绩。例如,某些著名的鸽系,像詹森系,其家族的赛绩记录在鉴鸽时占很大比重。他们认为优秀的血统往往意味着更好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会体现在鸽子的飞行能力、定向能力等多方面。在鸽眼鉴鸽方面,他们也会观察眼志、内线口等结构,但不像部分国内鸽友将鸽眼的作用过度放大。他们更多地将鸽眼作为一个参考因素,结合鸽子的整体健康状况、体型结构、肌肉力量等多方面因素来评判鸽子。这种综合的鉴鸽方法,对比我们四川地区的鉴鸽方式,有值得借鉴之处。
那么如何更好地观察“游沙”现象呢?首先,要在光线充足但不刺眼的环境下观察鸽子的眼睛。可以使用专门的鸽眼放大镜,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到“游沙”的状态。观察时,要注意“游沙”的颜色、数量、大小以及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同时,要结合鸽子的日常表现,如飞行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果发现鸽子有“游沙”现象,不要仅仅依赖这一点就判断鸽子处于巅峰状态,还要综合其他指标,如羽毛的光泽度、肌肉的饱满程度等。
最后,我想问问鸽友们,你们在鉴鸽过程中有什么独特的经验或者遇到过哪些有趣的现象呢?欢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