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梁与我的不同赏鸽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2-27 07:29:25
- 查看次数:
我养鸽已达七十载,如今87岁高龄,阳台棚里仍养着40多羽鸽子。过去专注超长程、长程赛鸽,都是墨雨点鸽。我看鸽一直秉持传统眼光,像眼砂要有立体感、眼睛干老不水汪汪、阿尔砂全圈或半圈且润,还有手感好、蛋门紧、后把有肉等标准。
近几年500公里大奖赛流行起来,我也尝试改变。棚里灰壳、浅雨点鸽增多,还引入了詹森、杨阿腾、狄尔巴、西翁等欧洲名家的鸽子参赛,可成绩并不理想。我明白从种鸽到配对、管理和训练各环节都需改进,只是年老力衰,训练方面难以达到要求,其他方面还能努力跟上。
前些日子,梁梁从西班牙来上海探亲访友,他看了我棚里的鸽子后,觉得只有两三羽可用,还帮我配了一对。梁梁以前和我一样重视眼砂立体感等老方法,可他去西班牙见识了卡洛斯的名鸽后,总结出一套新的看鸽标准。他用这套标准在自家鸽棚试验,200羽鸽子赛绩非常好,在500 - 970公里的6关比赛中都能入赏,最后一关一羽灰雌夺冠,连西班牙的名家高手都被他打败了。
梁梁看鸽方法与传统方法有明显不同。传统方法重视眼砂立体感、眼睛干老、阿尔砂等特征,而梁梁主要看底砂,用3 - 5倍放大镜观察,要求底砂像压路机压过般平整,有黑色丝丝缠绕,底砂越收紧越好,散了就意味着鸽子退化,“盆子砂”就是底砂散的表现,是不好的。他认为眼睛干老、面砂立体感这些传统标准已过时,内线扣也不重要,看底砂主要是判断鸽子的聪明程度和归巢性。
在鸽子体形方面,他认为体形小比较好,雌鸽一虎口大(大拇指到中指两端呈三角形),胸骨不要太高,翅膀厚实到摸不到肱骨且肱骨短,这些与飞行力量直接相关;而后把有肉其实是肥胖,飞不快,蛋门松紧也不再重要。
我过去相信汪顺兴的看鸽方法,他也注重看眼睛,但他的方法随着他的离去而失传了。梁梁的方法他用得很好,但我们不一定能照搬。我们应学习他的钻研精神和不保守的态度。赏鸽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