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速度——现代赛鸽成败的关键要素
- 更新日期:2025-03-04 10:46:35
- 查看次数:
在当今赛鸽界,公棚赛、幼鸽赛和多关赛日益普及,赛鸽的早熟、稳定和快速已然成为决定鸽主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大多数鸽友都拥有早熟鸽系且归巢率较为稳定时,速度就成为了左右比赛成绩的关键。哪怕一羽鸽子具备敏捷锐利的双眼、坚硬的骨架、完美的羽翼、光滑的羽毛、良好的手感以及高贵的血统,可要是每次比赛不是迟归就是失格,那这羽鸽子恐怕很难不被鸽主淘汰。相反,有些鸽子没有优良的血系,眼志、骨架、羽翼等方面也不出众,抓在手里甚至其貌不扬,但只要参赛就能一马当先,屡屡名列前茅,这样的鸽子即便不被当作主力种鸽,也自有其独特价值。
传统赛鸽理念虽也重视速度,但更侧重于整体的归巢率,也就是赛鸽归巢的稳定性。这是由当时的赛事情况所决定的。过去,即使获得冠军,但如果同时损失很多鸽子,而冠军奖金又不高,在一些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地区,这样的损失就显得很不划算。相比之下,有些鸽棚虽然没有夺得冠军或者名次靠前的鸽子,但归巢率很高,损失很少,在当时也是备受瞩目的。这就催生了许多归巢稳定但速度不快的鸽系。然而,随着赛事的转变,这类鸽系逐渐难以适应现代赛鸽和赛事发展的需求,被饲养者淘汰,而其中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就是速度。那些经过大赛筛选、多代定向培育,既有稳定归巢性又具备速度优势的鸽系,越来越受到广大鸽主的喜爱。可以说,速度已经成为鸽主挑选鸽子的重要前提,是现代赛鸽的核心要素。
速度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什么在影响赛鸽的速度呢?在鸽系相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地理环境和训放条件也相同的情况下,为何赛鸽的归巢速度会有很大差异呢?这是鸽友们聚在一起经常讨论的话题。这个话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以笔者多年的经验来看,要提升赛鸽的整体速度,除了拥有优良的赛鸽品系、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训放之外,还需要干燥通风且设计合理的鸽舍、先进的赛鸽理念以及正确的诱导。这其中包含对赛鸽理论的理解、对自身鸽系的信任、对周围鸽友的了解,并且要结合赛事、天气和对手等情况对参赛鸽进行调整等多方面因素。
多年的赛鸽比赛中,很多鸽友在选择自己的指定鸽时常常感到迷茫。往往指定的鸽子没来,来的却是没有被指定的,总是自己输给自己。那么在自己的鸽舍里,应该如何挑选速度快的鸽子呢?根据笔者多年对自家鸽棚多羽冠军鸽的观察,冠军鸽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是身体强壮。不管是雄鸽还是雌鸽,在鸽棚中遭遇病菌感染时,冠军鸽一般不容易生病,就算生病也比其他鸽子症状轻,而且恢复速度快。
其次是羽毛艳丽。冠军鸽的羽质通常比鸽棚里的其他鸽子要好,不容易沾染粪便,喜爱洗澡,羽毛上的粉质较多。
再者是喜欢固定的栖架。从幼鸽时期开始,一旦占据了自己的固定栖架,就基本不会更换,并且站姿始终如一,在状态高峰期喜欢单腿站立,粪便颗粒小且干燥。
还有就是不论雌雄,性格都比较温顺,不喜欢争斗,不争抢食物,关在放鸽笼里时喜欢把头躲在其他鸽子的腋下。
第五点是配对欲不太强。
第六点是在训放时表现不是特别突出,往往处于第二梯队。
第七点是遇到恶劣天气训放时,虽然总是单独迟归,但都能在当天归巢,飞行时间虽长,但并不显得疲惫,也不会惊慌失措。
第八点是恢复能力特别强。
第九点是特别机灵,鹰隼很难靠近。
最后是家飞时有时候喜欢单独飞行,在幼鸽时期就胆大,家飞时间早,并且喜欢站在高处。
以上是笔者在养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之谈,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鸽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