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鸽选择与培育:打造优秀赛鸽的关键步骤
- 更新日期:2025-03-09 11:36:32
- 查看次数:
冬去春来,阳春三月,正是繁殖幼鸽的黄金时节。一羽优秀赛鸽的诞生,离不开幼鸽阶段的精心培育与选择,而这一过程从种鸽产蛋就已开始。
一、种蛋的选择
种蛋的品质直接影响幼鸽的素质,所以种蛋的选择极为关键。种蛋应具备粉亮光滑的外观,大小均匀,无畸形和麻点。其中,蛋内气孔适中这一因素对孵化成功率有着重要影响。气孔适中有助于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如果气孔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影响孵化的成功率。
二、幼鸽的初生观察
种蛋经过17 - 18天的孵化,幼鸽破壳而出。此时,需仔细观察幼鸽的状态。出壳有力、肌体红润、绒毛有光泽、蛋壳内干净且脐带收缩良好的幼鸽是比较理想的。相反,破壳无力、需要人为辅助破壳或者脐带收缩不佳的幼鸽,质量可能较差,应考虑弃掉。另外,在亲鸽哺育的初期,3天还抬不起头的幼鸽也不宜保留;5天后若出现幼鸽大小差异明显、体质强弱偏差过大的情况,也要进行淘汰。到了7天后套足环时,那些腿脚细小、干瘪无肉,导致无法套住足环的幼鸽,也很难成长为优秀的赛鸽。
随着幼鸽成长,羽毛的软管开始长出并逐渐发育成羽毛。幼鸽食量增加并出现争食现象时,要确保幼鸽之间体型相近、羽毛正常生长,这也是幼鸽健康发育的重要标志。
三、幼鸽的早期培育与饲养观察
亲鸽哺育幼鸽21 - 23天后,幼鸽开始断奶并转移至幼鸽笼饲养。这时候要密切关注幼鸽的进食情况。如果2天后幼鸽仍不会喝水吃食,出现脱水严重、干瘪无力或者龙骨突出、追逐其他幼鸽索食等情况,就应予以淘汰。
四、不同比赛类型的幼鸽选择与喂养
幼鸽参赛主要有送公棚和参加协会比赛两种方式。
对于送公棚的幼鸽,应以大颗粒饲料(如50/100玉米、50/100豌豆)为主进行喂养,以适应公棚的饲养条件。不会吃大颗粒粮食的幼鸽,送到公棚可能面临吃不到食的问题,所以不适合送公棚。出生40天后,要再次选拔,选择形体均匀、肌肉饱满、羽翅丰满光亮、耻骨紧密的幼鸽送公棚。并且,送公棚的幼鸽双亲中至少应有一方有参加公棚比赛的经验,这样的幼鸽在公棚比赛中更具优势。
参加协会比赛的幼鸽,在自行进食后也要逐渐加入大颗粒饲料(约30/100),不会吃大颗粒粮食的幼鸽难以成为优秀赛鸽。
五、幼鸽的后期培育与选择
出生30天后,幼鸽的形体已较为成熟,此时应淘汰那些肌体不平衡、肌肉干瘪、羽翅断裂无光泽或者耻骨松垮的幼鸽。同时,要适时将幼鸽拿到棚外适应外界条件,进行出入棚训练。这一训练对幼鸽未来的飞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它能让幼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为起飞开家做好准备。而且这个阶段是幼鸽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营养均衡,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在幼鸽40 - 50天的时候,再进行一次选择。对于体弱多病、不爱飞行的幼鸽(经过免疫、除虫调理后仍未改善的)应予以淘汰。在这个阶段,免疫和除虫调理非常重要。例如,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帮助幼鸽抵御疾病,除虫能避免寄生虫对幼鸽健康的影响。
经过这样层层筛选与精心培育,每羽幼鸽都有望为成为优秀赛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在幼鸽培育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与广大鸽友互相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