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手感:鸽子飞翔实力的真正考量
- 更新日期:2025-03-09 19:01:10
- 查看次数:
在养鸽的世界里,老一辈养鸽家对于好鸽子的手感有过这样的定论:前宽后窄、饱满圆润、骨架硬朗、肌肉发达。这样的鸽子握在手中,确实会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就像握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谁也不会乐意去捉那些毛长肉少还拼命挣扎的鸽子。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好的赛鸽是为了在天空翱翔,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人把玩。
回想起2008年,我用一对种鸽培育出了三羽小鸽。其中有两羽雨点鸽,它们的身形收得紧凑,上手的感觉非常好,让我对它们喜爱有加。但有一羽小灰鸽却截然不同,它看起来小头小脑的,肌肉和骨架的发育都不符合标准,手感很差。当你想要捉住它的时候,它总是拼命挣扎,试图逃脱,以至于我几乎已经打算将它淘汰。
到了秋季比赛的时候,这三羽鸽子都参加了训放。对于那两羽雨点鸽,我寄予了厚望,而对小灰鸽则完全不抱期待。然而,在北路300公里的第一场比赛中,小灰鸽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超越了我家的20多羽参赛鸽,第一个归巢,在全会中排名第4。这一结果让我开始对它刮目相看。
可惜的是,由于换羽的问题,小灰鸽错过了北路的后续所有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它的一羽兄弟鸽在500公里的比赛中丢失了,另一羽的成绩也很一般。
10月初,鸽会组织南路的比赛。这时小灰鸽还有5根大条没有退完,它的手感虽然比之前稍微好了一些,但仍然无法让人完全满意,总是给人一种后腰缺肉的感觉。在500公里决赛的时候,我并没有指定它参赛,可它又一次展现出惊人的实力,一马当先超速归巢,夺得了冠军。这只被我命名为“意外”的鸽子,用它的成绩狠狠地嘲笑了我这个以手感来判断鸽子好坏的人。如今,它已经成为我鸽棚中的种鸽。
其实,在欧洲鸽坛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卡特利斯的“农夫”号、夏拉肯的“丝丝”号等名鸽,它们在幼年时期都因为各种原因,外貌不被看好而得不到重视。但是,它们后来却凭借自身的实力为主人赢得无数荣誉,成为鸽坛永远的佳话,让那些名家高手都大为惊叹。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仅仅凭借人类对于鸽子手感的判断来选择鸽子是远远不够的。手感只是一种外在的、主观的感受,而鸽子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飞翔实力。所以,在选鸽这件事情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让鸽子用自己的飞行能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