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种鸽挑选与幼鸽参赛要求的深度解析

种鸽挑选与幼鸽参赛要求的深度解析

  • 更新日期:2025-03-14 07:07:08
  • 查看次数:

一、种鸽挑选标准

在挑选种鸽时,我秉持“外在内在并重”的原则。外在主要涵盖鸽眼、翅膀、骨骼等方面的观察,内在则包括归巢情况、血统及家族成绩等的考量。

1. 鸽眼的选择

鸽眼是选择种鸽的重要参考因素,很多鸽友都重视鸽眼,这是有道理的。然而,仅依据鸽眼来判定种鸽的做种价值是片面且不可靠的,它只是种鸽选择的条件之一。

在选择种鸽鸽眼时,种鸽的眼睛需与所选品系鸽的鸽眼相符。当种鸽眼睛与品系一致时,理想的鸽眼应具备干、老、油、亮、活的特点,例如砂粒相对较粗、色素较深、面砂带黑迹等。从反面来看,如果鸽眼不具备干、老、油、亮、活的特点,比如鸽眼过于湿润,可能意味着鸽子的眼部健康存在问题,容易引发炎症,这对飞行时的视力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鸽子的导航能力;眼砂结构松散不紧实(不老),可能反映出鸽子的身体素质不够强健,在繁殖过程中,也可能影响后代的体质;色素较浅可能暗示鸽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眼神呆滞(不活),可能表示鸽子的反应能力较差,在面对复杂的飞行环境或者躲避天敌时会处于劣势。

2. 翅膀的选择

根据我对公棚前名次鸽的多年观察与个人实践经验,翅膀的选择可从内在与外在两方面来看。

  • 内在: 拉开翅膀先触摸上膊骨(翅膀的第一根骨头),再摸桡骨与尺骨(就像鸡翅中的骨头,粗的为尺骨,细的为桡骨)。鸽子以飞翔为主要评判标准,所以翅膀不强壮的不可取。翅膀的骨骼不能过长,上膊骨要短、粗、硬,这样的骨骼结构有助于增强翅膀的力量和稳定性,使鸽子在飞行时能够更好地承受空气压力,保证飞行的效率和持久性。

  • 外在: 当展开鸽子翅膀时,应感觉轻松有力,带有一种类似过电的抖动感。翅膀收放要有弹性,副羽要紧密贴在肩膀上,主羽大条8、9、10长度相近为好,条与条之间应像百叶窗一样有缝隙,主羽微微向内侧弯曲,主羽与副羽连接处要有凹陷感,并且副羽第一根条最好压过主羽第一根一半以上。这样的翅膀形状类似十把锋利的水果刀,具有良好的破风效果,能够让鸽子在高速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飞行速度。

3. 骨骼的选择

种鸽的骨骼如同高楼大厦的基石、轮船的龙骨、汽车的底盘一样,起着支撑躯体和保护内部器官的重要作用。在赛鸽比赛中,鸽子全身剧烈运动,若骨骼不强壮或者结构存在缺陷,将难以长时间进行高速飞行。

从不同骨骼部位来看,龙骨是鸽子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龙骨要粗壮且直,它为鸽子的飞行提供主要的支撑力,如果龙骨弯曲或者不够粗壮,鸽子在飞行时身体的平衡会受到影响,无法有效地将力量传递到翅膀上。耻骨也是关键部位,耻骨应紧闭且坚韧,耻骨的状态反映了鸽子身体结构的紧凑性,耻骨过宽或者松软,说明鸽子的身体结构不够紧实,这在飞行中容易导致力量分散,影响飞行效率。

4. 内在表现的考察

若要在公棚引种,比赛当日必须在场观察鸽子的归巢情况。是单只归巢还是群归?一般认为单只归巢的鸽子更聪明,这是因为单只归巢的鸽子在导航能力方面可能更强,它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准确找到归巢的路线,而不依赖群体的引导;在适应能力上,单只归巢的鸽子更善于独自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比如不同的风向、天气以及途中可能遇到的干扰等;从独立生存能力来说,单只归巢表明它在没有群体支持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保护自己并顺利归巢。

锁定目标后,要了解鸽主选送本公棚的选手鸽数量以及入围数量。若入围羽数与选送羽数成正比,说明该鸽子的整体水平较高。接着,需要追溯其血统,查看本血统上下三代在公棚的发挥情况。若均表现优异,这样的鸽子才可被选作种鸽。因为优良的血统往往意味着鸽子具有良好的基因遗传,上下三代在公棚的优秀表现则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基因的稳定性和优越性。

二、选送公棚幼鸽的要求

关于选送公棚的幼鸽,前面的文章已多有阐述,这里简要概括。只有健康的种鸽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幼鸽。要想在公棚赛中取得佳绩,必须严格把控幼鸽质量关,从蛋到幼鸽的过程中,不合格的幼鸽要坚决淘汰,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试图通过后天弥补。因为鸽粮价格高、鸽药价格高、公棚参赛费用更高,所以必须把身体结构合理、健康的幼鸽送去参赛,只有这样,成功的运气才会降临。

总之,种鸽的内在与外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选择与培育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保持严谨、专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