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迪斯美特 - 马太斯鸽舍:半个世纪的赛鸽传奇

迪斯美特 - 马太斯鸽舍:半个世纪的赛鸽传奇

  • 更新日期:2025-03-22 06:56:53
  • 查看次数:

赛鸽运动的璀璨星空中,比利时的赛鸽赛事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1993 年的比利时达克斯国家大赛,堪称强手云集的顶级盛会。在众人的瞩目之下,罗杰·迪斯美特·马太斯饲养的三羽赛鸽——B90 - 4200601“Edison”号、B90 - 4200628“Ekimov”号和 B87 - 4502892“Baffi”号脱颖而出,分别斩获冠军、第四名和四十一名的佳绩。这三座金光闪闪的奖杯,为迪斯美特·马太斯鸽舍的辉煌历史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大赛不仅让罗杰·迪斯美特·马太斯在比利时鸽界声名远扬,更使他的鸽舍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再度走红。

父亲时代:传奇起点与挫折

罗杰·迪斯美特·马太斯的父亲华里·迪斯美特,早年是洛基利小镇上的一位牧民,生活十分拮据。他的妻子玛丽·马太斯为他生育了四个孩子,为了供养孩子,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赛鸽运动中。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华里·迪斯美特的内弟裘利·马太斯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裘利·马太斯购买了附近一些成绩优异的赛鸽,从此,迪斯美特一家开启了他们的赛鸽生涯。

二战结束后,华里·迪斯美特和裘利·马太斯携手共建了一座鸽舍,“迪斯美特·马太斯”这个名字也正式登上了比利时的赛鸽历史舞台。1946 年,大名鸽“Klaren”号诞生,B46 - 3060539“Klaren”号为鸽舍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Klaren”号外表并不出众,但它却拥有极高的智商,每次出赛都表现得极为出色。在 1950 年,它一举赢得了沙特鲁国家赛的冠军。在随后的六年里,“Klaren”号共获奖 66 次,其中包括 11 次冠军,奖金总额高达 50 万比利时法郎,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时间,迪斯美特·马太斯成为了赛鸽界的焦点人物,与狄尔巴、卡特利斯、奥斯卡·戴扶连特等赛鸽高手齐名。

然而,成功往往伴随着嫉妒和麻烦。在洛基利这个著名的鸽乡,一些鸽迷为了阻止迪斯美特·马太斯夺走比赛奖金,采用了各种手段,甚至试图将他们逐出赛区。1953 年 12 月的一个夜晚,不幸降临了。迪斯美特·马太斯鸽舍的二十羽优秀赛鸽被盗,这几乎使他们失去了所有的战将。幸运的是,“Klaren”号因为被转移到其他鸽舍而逃过一劫。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华里他们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们从朋友那里获得了帮助,重新引进了原有的选手鸽,再次踏上了赛鸽的征程。

进军长程:东山再起与辉煌

经历了挫折的迪斯美特·马太斯决定改变策略,他们放弃了以往只参加的中、短程比赛,转而投身于当天归返的长距离比赛。这一转变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也让他们摆脱了之前的排斥。

1954 年,他们迎来了新的黄金时代。“Klaren”号与林美·斯比亚斯饲养的“Het Nootje”号相配,育出了“Schnen”号。这一辉煌的成就让他们逐渐富裕起来,迪斯美特·马太斯再次跻身赛鸽界的强者之列。1955 年,裘利·马太斯结婚并移居瓦居力金,但新的生活并不顺遂,妻子的早逝让他失去了养鸽的兴趣。从此,华里·迪斯美特和他的妻子玛丽·马太斯挑起了洛基利这所著名鸽舍的重担。

为了发展长程赛事,华里·迪斯美特引进了奥斯卡·戴扶连特的“Sproete”号,并将其与“Klaren”号的女儿配对,育出了“Draaier”号。这羽赛鸽表现卓越,令人难以忘怀。华里·迪斯美特在发现超级配对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引进高级“异血”并与本舍优秀鸽相配,华里·迪斯美特培育出了一系列长程赛鸽。这些赛鸽具有流线型的体型、精准的体重、杰出的翅膀、充满活力的眼睛和传奇般的眼砂。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它们在所有重要的长程赛中都表现出色,使迪斯美特·马太斯的盛名享誉国内外。欧洲各地的鸽友纷纷涌向洛基利这个小村镇,只为一睹这些优秀赛鸽的风采。

1960 年,“Kapoen”号诞生。B - 60 - 4033246“Kapoen”号是一羽世界级的名赛鸽。1964 年,它在圣维仙大赛中荣获国家赛冠军和国际亚军的殊荣。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正当华里·迪斯美特一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更大的打击悄然降临。

子承父业:挫折与坚守

华里·迪斯美特因中风瘫痪,无法再照料鸽子。玛丽·马太斯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将鸽子全部卖掉,还是继续经营下去?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让儿子罗杰接手饲养这棚举世闻名的赛鸽。1967 年,名鸽“Klaren”号结束了它 21 年的辉煌历程,与世长辞。1968 年,华里·迪斯美特也离开了人世。玛丽和儿子罗杰怀揣着对未来的信心,继续着华里未完成的事业。

然而,缺乏经验的他们在布尔日和卡奥尔两次重要赛事中遭遇了失利。“Crack”号几星期后才归巢,而“Notrkraker”号则永远消失在了赛场上。更为不幸的是,“Crack”号和几羽优秀的赛鸽在飞行中撞上高压电线遇难。1973 年 9 月,母亲玛丽也因身患重病与世长辞。同年,罗杰·迪斯美特与玛丽娅·埃夫玉在风雨中结为夫妇,他们相互扶持,继续经营着父母留下的宝贵遗产。

1977 年,“Bulte”号的出生为鸽舍带来了新的转机。这羽明星鸽在普瓦捷长程赛中两次夺冠,在帕品那国家赛中获得第 40 名,并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跻身前二百名。进入八十年代,罗杰·迪斯美特·马太斯的赛鸽更是喜讯不断。“Lourdes”号获卢尔德国际赛第 9 名;“Limoges”号获利摩日国家赛第 59 名;“Cahors”号获卡奥尔国家赛第 22 名;“Het Bleekske”号获利摩日国家赛第 3 名、第 4 名各一次,还两次荣获“高速奖”;“Urbanus”号获帕品纳国家赛第 23 名。此外,他的赛鸽还在长程高手锦标赛中获得第 8 名,在“长途鸽友会”冠军鸽舍综合锦标赛中获得第 4 名。与此同时,著名长程赛鸽家范内的名鸽“Motta”号后代和凡布利安娜的鸽子也被引进到了罗杰的鸽舍。

再造辉煌:延续传奇

进入九十年代,经过半个世纪始终屹立于世界鸽坛顶端的迪斯美特·马太斯鸽舍再次充满了希望。他们在达克斯国家赛中以卓越的成绩登上了冠军领奖台,捧走了第 1、4、41 名的奖杯。虽然这一成绩并非他们最辉煌的胜利,但却充分证明了罗杰·迪斯美特坚强的性格。数十年来,他经历了风风雨雨,遭遇了无数挫折,但始终坚守着对赛鸽的热爱,坚强地走了过来。

如今,罗杰·迪斯美特和妻子玛丽娅·埃夫玉饲养着一个约 400 羽的鸽群,其中包括 35 对种鸽、150 羽幼鸽、70 羽鳏夫鸽(即赛鸽)以及一些候补鸽。鸽舍内的年轻鸽只接受训练,不参加真正的比赛,目的是让它们有足够的时间发育成长。这些赛鸽到三岁时才会面临艰苦的长程赛挑战,选手鸽采用经典的鳏夫鸽舍法进行训练。它们的比赛生涯一般到六岁左右结束,之后便进入种鸽舍进行育种。值得一提的是,迪斯美特·马太斯鸽舍的鸽子子代素质依然出色,这也是其鸽子的特有品质。一些年龄高达 19 - 20 岁的老鸽仍然具备育种能力,像 1971 年出生的“Kiare Kapoen”号,直到 1993 年才离世,享年 22 岁。

由于拥有素质高超的鸽种,罗杰的育种方法多为近亲繁殖,然后将两个近亲的子裔相互交配,从而培育出非常出色的鸽子。达克斯国家赛冠军“Edison”号就是这种育种方法的结晶。从老华里时代到如今,洛基利这个小镇一直充满着赛鸽的传奇色彩,罗杰继承了先辈的荣耀,并将继续传承下去。这个举世瞩目的赛鸽王朝,未来依然值得世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