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中国鸽界传奇:李鸟与吴淞鸽的前世今生

中国鸽界传奇:李鸟与吴淞鸽的前世今生

  • 更新日期:2025-03-23 12:11:12
  • 查看次数:

在我国赛鸽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几十年的血统杂交与磨合,如今超长距鸽子的血统里,汪鸟(源自吴淞鸽)与李鸟已然难解难分。这两路血统在突破2000公里的征程中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同铸就了赛鸽界的辉煌,这并非一两个人的功绩,而是当时超长距赛鸽潮流推动的结果。

我们必须承认,如今汪鸟与李鸟在赛鸽实践中紧密相连,但同时它们也是两种不同的种系。然而,对于养鸽资历较浅的人来说,可能并不知晓汪鸟与李鸟在历史上曾是两大对立派系,有着激烈的竞争。

汪鸟源自吴淞鸟,早年的吴淞鸟中并没有李鸟的血统。当年日本人从德国人手中引进军鸽时,德国人出于骄傲,并未将优秀的黑鸽子血统卖给日本,即使日本是轴心国成员之一。若不是李梅龄先生私下引进德国鸽子,德国的优秀血统鸽子或许难以进入中国。李梅龄先生不仅带来了德国鸽子的血统,还带有德国人的傲气,他认为自己的鸽子是中国独一无二、血统最优的。因此,在他在世时,鸽棚里绝不允许有吴淞鸽的存在,即便后来吴淞鸽的赛绩超越了李鸟,他也视而不见。

汪、李两位鸽界泰斗,同在上海鸽协之下,却一生未曾谋面。这与当时中国传统养鸽的“圈子”文化密切相关。李梅龄先生有自己的圈子,成员多是上海“上只角”的朋友,如黄钟、王福元等,以及他们的追随者,这些人在当时鸽界处于上层地位;而汪老的圈子则是与吴老头关系密切的“下只角”草根养鸽人。这两个圈子从各自成立山头鸽会起就势不两立,直到经历文革动荡后,才逐渐融合在一个鸽会中。

在六十年代中期,汪鸟在太原、西安等长距离赛事中超越了李鸟。懂行的人发现汪鸟的血统中混入了李鸟,这引发了李鸟圈子的不满,甚至传出汪圈有人怂恿李的儿子在家里偷蛋的风波。尽管这一传言未必可信,但有一点是确凿的,汪老是第一个意识到李鸟与日本雕(当时吴淞鸽的别称)杂交价值的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海人把鸽子说成“雕”,只是地方读音习惯,并非赞誉鸽子像鹰、雕一样。

汪老主动将李鸟血统融入自己的吴淞主血,这一创举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功绩。吴淞鸽掺入李鸟血统后,如虎添翼,取得了显著的赛绩,李梅龄先生对此也十分清楚。而李鸟掺入吴淞鸽血统,培育出“天祈鸟”,创造出进一步的辉煌,则是李梅龄先生儿子李天祈的成果,这一变革正值中国赛鸽从长距赛迈向超长距赛的突破时期。

在当时的赛鸽环境下,吴淞鸽没有李鸟血统很难突破超长距赛事,而李鸟没有吴淞鸽血统则在超长距赛事中缺乏速度。只有李鸟和吴淞鸽杂交中和得好,在遗传上达到势均力敌、匹配交融,才能培育出既快又稳的超长距赛鸽。我们看到在超长距赛事中飞高位的鸽子,多数在外观羽毛上呈现出类似李鸟杂交吴淞鸽的麻腰、麻裤腿、深雨点特征。可以说,李鸟和吴淞鸽的结合,开创了上海鸽界突破旧保守传统、进行新杂交配对的历史先河。我们在感谢李梅龄先生培育出优秀李种的同时,更要感激汪老先生用杂交理念将李种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下面谈谈我对这两路鸽子目前的看法,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李鸟吴淞

主血为李鸟,羽毛多为深雨点,伴有麻裤、麻腰特征,偶尔也有花鸽及其他羽毛颜色。眼砂颜色较深,常见炭底紫桃和栗壳黄。这类鸽子擅长超长距比赛,具有稳中有快、耐力好的特点。

吴淞李鸟

主血是吴淞鸽,羽毛以深雨点居多,也有中、浅雨点和灰色。即便有黑盖子,胸脯也是灰色而非麻腰、麻裤,这是与李鸟吴淞的最大区别。眼砂无论是砂眼还是黄眼,相对比较淡亮。若是大鼻子日本种,头型较大且短,与李种头型差异明显。其杂交后代抗病力强、爆发力强、可塑性高,后代既可以在超长距赛事中表现快速,也能在短距离赛事中展现优势,具体取决于育种目的。

玩鸽子,说到底是源于一份热爱。这两路鸽子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赛鸽历史中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