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家族:赛鸽世界的传奇篇章
- 更新日期:2025-03-24 11:17:39
- 查看次数:
自赛鸽运动于英国诞生以来,奥斯曼(Osman)家族便与这项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见证着赛鸽运动的发展与辉煌。奥斯曼家族在赛鸽赛事和管理领域声名远扬,他们发行的《赛鸽》杂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赛鸽出版物,至今仍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此外,家族还拥有其他颇具声誉的出版物,如月刊杂志《国际赛鸽画报》以及一系列赛鸽专业书籍,同时与年度版铭鸽《老伙计展台》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本文中,让我们一同追溯由A. H. 奥斯曼所创立的铭鸽基础,探寻其精心培育的赛鸽品种的起源与光辉历程。
奥斯曼赛鸽的源头可追溯到著名的老比利(Old Billy)。这一品种体型中等,羽色主要为红雨点和瓦灰,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它们最初继承了奥利弗(Oliver)、科特尔(Cottell)、斯坦霍普(Stanhope)、哈里斯(Harris)、巴克(J. W. Barker)等鸽迷的鸽子血统,仿佛是汇聚了众多优秀基因的璀璨星河。奥斯曼凭借其卓越的育种智慧,让雄鸽与拥有无瑕疵远程血统且经成功实验验证的雌鸽进行杂交,精心培育出了这一独特的赛鸽品种,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在赛鸽育种的画布上挥洒着创意与智慧。
奥斯曼堪称杂交鸽子的大师,尤其在运用罗根(Logan)和伊茨(Gits)鸽子方面更是独具匠心。为了创立自己的品系,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地从比利时精心选购了最好的伊茨鸽、雷伊鸽(Rey)和瓦萨特鸽(Vasart),同时还获得了好友的罗根鸽(Logan)。其中,母鸽雷威霍普,又称“再现希望”,便是从罗根鸽族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成为了奥斯曼赛鸽家族中的一颗耀眼明星。
老比利,这只粉瓦灰雄鸽,虽有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名字“59”号,但其基因却如潺潺溪流,渗入到了许多奥斯曼鸽子的血脉之中。可以说,在几代奥斯曼鸽子的身上,都流淌着老比利的血液。它的父亲是詹姆斯·哈里(James Harri)于1885年培育的浅雨点“35号”,其血统可追溯到比利时的帕司切尔(Mr. Pescher)鸽;而它的母亲则是1886年巴克(J. W. Barker)的粉瓦灰。老比利繁育出了芒痞(Mumpy)、摩帝(Mortification)和布鲁贝尔(Blue Bell),这三只鸽子分别在阿珀寺(Arbroath)、塞索(Thurso)和勒威克(Lerwick)赛事中斩获佳绩,宛如三位英勇的骑士,在赛鸽的战场上书写着辉煌的篇章。
此后,老比利又通过其孙子万斯特(Wanstead)、万达(Wonder)和福龙霍普(Forlorn Hope)进一步改良了家族血统。这些孙子们成为了英国赛鸽品种史上的标志性存在,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赛鸽历史的长河中。福龙霍普作为种鸽,其血统广泛流入世界各地许多比赛优胜者的血脉之中,仿佛一颗璀璨的种子,在赛鸽的世界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它作为赛鸽也成绩斐然,曾荣获佩斯(Perth)第二名、塞索第一名和二十三名,以及勒维克赛事的第八名,宛如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在赛鸽的战场上屡建奇功。
这只传奇的雄鸽在将近18岁时与世长辞,它的离去让奥斯曼家族深感悲痛,仿佛一颗巨星的陨落,给赛鸽世界带来了一丝阴霾。然而,奥斯曼家族的赛鸽荣耀并未因此而黯淡。万斯特和万达同样在众多赛事中屡获佳绩,包括塞索第一名。福龙霍普的后代雷威霍普(Revived Hope)更是在1913年和1914年的勒维克赛事中连续夺得第一名。在极为艰难的比赛条件下,尤其是恶劣的天气环境中,雷威霍普展现出了奥斯曼赛鸽品种的优异特性,宛如一位坚韧不拔的勇士,在逆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奥斯曼赛鸽品种无疑是其创立者和数以千计世界鸽迷的骄傲。在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等地,鸽迷们为了拥有一只具有奥斯曼血统且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赛鸽而费尽心思,尤其是那些在不利天气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发挥的鸽子,更是备受青睐。希望本文能唤起人们,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一代鸽友,对英国赛鸽史上这一重要品系的深刻追忆,让奥斯曼家族的赛鸽传奇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