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养殖:从实践中探寻成功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4-02 13:16:23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的训赛征程中,有一个现象几乎成了定律——鸽子越放越少。无论你是大腕、名家、大户,还是工薪阶层、草根鸽友,都难以逃脱鸽子丢失的命运。只不过,品质优良的鸽子丢失率相对较低,而品质欠佳的鸽子则更容易迷失归途。
在比赛结果方面,大腕、名家和大户往往能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占据不少席位,但不入围的鸽子也不在少数;工薪和草根鸽友虽然也有获得前名次的机会,但总体而言不入围的鸽子更多。每次观看比赛直播,那些熟悉的名字频繁出现,这或许就是差距所在。不过,参赛鸽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入围数量,所谓的优势也只是相对的。但在这看似复杂的赛鸽世界里,我们还是能探寻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品质决定获奖几率
在赛鸽领域,品质好的鸽子获奖几率更大,这是一条人人平等的规则。小户鸽友同样有机会斩获大奖,而大户鸽友凭借数量优势入围较多也不足为奇。从入围情况来看,在同等条件下,小户并非完全处于劣势。大户购买特比环时一买就是几十上百枚,甚至更多,而小户能有10枚参赛鸽已算不错。比赛结果常常是小户入围少,大户入围多,但计算入围比例才是科学合理的评判方法。所以,大户不必沾沾自喜,小户也无需妄自菲薄。
然而,如今大部分鸽友过于关注高位奖和高分速,往往忽视了自身优势,导致心态失衡。媒体的宣传也倾向于聚焦高位奖和高分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从众心理。实际上,高位奖的复放鸽再次获得高位奖的难度很大,而低位获奖鸽复放时有时也能取得高位成绩。我们应该明白,高位奖和高分速固然是追求的目标,但不可过分苛求。只要种鸽品质过硬,就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相信“用鸽不疑,疑鸽不用”。经过检验的好鸽子,就要大胆使用。通过坚持自己的方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鸽子的品质必定会逐步提高,最终形成自己的优势群体。毕竟,自己的经验比别人的经验更加可靠。
种鸽忌多杂
初养鸽子时,很多人喜欢到处搜罗鸽子,导致鸽满为患,在配对和做种时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结果鸽子越出越多、越养越杂,偶尔取得一点成绩后便难以持续。
我曾与一位养鸽几十年但成绩平平的鸽友交流,了解到他受条件限制,鸽子品种繁杂,东拿西借,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血体系。他满棚几百羽鸽子,觉得每只都不错,难以舍弃,每年都在尝试不同的配对方式,但比赛时心里始终没底。每次有鸽子归巢,他就兴奋不已,却很少静下心来思考。
其实,“不舍,不得”,种鸽太多太杂就像束缚自己的手脚。鸽子的血统和血缘问题已经讨论多年,但很多人依然难以做到专注于一路血系。这其中涉及知识、经验、阅历、理解、判断、总结、提炼、归纳等多方面因素。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凝思聚力,提高叠加优秀基因的概率,逐步提升鸽子的品质。
管理需讲章法
养鸽子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平时对鸽子的饲养管理过于随意,如鸽舍脏乱、喂食不规律等,必然会遭遇挫折。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适当粗放一些,但如果长期如此,鸽子很容易出现体能问题。从身边鸽友的经验来看,要让鸽子在常规饲养下一年都无病无灾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患病的程度和数量有所不同。如今的赛鸽就像宠物一样娇贵,需要我们精心照料。
当然,也不能对鸽子过度溺爱,否则会降低它们自身的抗逆性。饲养鸽子要遵循一定的“节奏”和“规律”,包括每天的开棚时间、家飞时间、喂食时间、喂食数量和饲料种类等。同时,时段保健、季节保健、防疫治疗以及用药差异等方面也有很多讲究。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的药物多次使用,鸽子会产生抗药性,直至药物失效。保健品使用过量也会导致营养过剩,引发内热和内毒,进而诱发腹泻、疮疖等疾病。比如鸽痘,虽然蚊子是传播的媒介,但其实是内热和内毒的外在表现。
活条育雏优势明显
大量事实证明,活条育雏优于死条鸽育雏。由于鸽棚空间有限,多数种鸽只能养为死条,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将一对幼雏分别交给死条鸽和活条鸽孵育,分棚后就能明显看出差异。死条鸽自育的幼鸽稳定性较好,但活力不足;而活条鸽孵育的幼鸽活力十足、更为敏捷。
在竞赛中,优胜鸽大多是由活条鸽孵育的。我自己的做法是,将死条种鸽作育的子代出壳投浆5 - 7日后转给活条鸽孵育,这样能有效提高幼鸽的体能。由活条鸽带出棚的幼鸽也不容易游棚。在多关赛中,死条种鸽孵育的子代往往后劲不足、恢复较慢,特别是在500公里赛程中速度下降明显;而活条鸽孵育的后代体能充沛、恢复较快,分速也较为稳定,获得成功的概率更大。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关键在于要坚持做到。
凡事没有绝对,我们应该通过与自己比较,分析成功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看自己每年是否都有进步。不要总是进行纵向比较,以免挫伤自己的热情和积极性,失去既定的目标。只要我们养好自己的鸽子,关注棚中的优秀鸽子,选优去劣,谨慎引进,经过几年的努力,就能形成血缘清晰、体能健硕、抗逆性强的优势群体,为自己的种鸽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是我在借鉴他人养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而成,不具有普遍意义,仅作为积累经验、汲取教训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