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别样川鸽:赛鸽界的璀璨明珠

别样川鸽:赛鸽界的璀璨明珠

  • 更新日期:2025-04-03 17:54:48
  • 查看次数:

对川鸽的印象,源于对川人的关注与交往。上世纪 90 年代,我到海南经商,同学在海口海甸岛投资开办了大同川菜馆,并委托我担任总经理。在与餐馆里 40 多位员工,尤其是 80%的川籍人员打交道的半年多时间里,我真切感受到四川人耿直又智慧、率性且温婉的双重特性。

这让我回忆起 1990 年,在东北参加人民银行总行会议后,大家讨论下次交流活动去向时,都被四川参会领导和南充县支行办公室张主任的热情邀请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前往四川。后来在长沙贾谊纪念馆,我看到关于各地人文状态及对当代中国社会影响力排名的资料,四川位列前三,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四川的认识,也影响了我后来的一些重大决策,更让我在鸽事上对川鸽格外关注。

不过,我毕竟身处川外,谈论四川鸽事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接下来,我就比照蜀地的几个重大特色,谈谈对川鸽的印象。

川鸽如川菜:包容开放,海纳百川

四川盆地四周重山环绕,东有三峡险峰、巫山重叠,南有云贵高原、大娄山,西有青藏高原、邛崃山、大凉山,北有巴山秦岭、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形象地描绘出其地理上的封闭。然而,四川饮食文化却在中华餐饮业中独树一帜,川菜在川、粤、鲁、淮扬四大菜系中位居前列。原来,历代统治者为加强对四川的管控,委派川外官员入川,这些官员带来各地厨子,各地烹饪技艺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包罗万象、开放包容的川菜品系。

四川赛鸽运动的发展与川菜颇有相似之处。在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气候多雨多雾湿度大等不利于赛鸽放飞的环境下,川鸽却展现出兼容并蓄、开明开放的特征。过去,四川鸽友凭借地理优势,从昆明引进二战时期的盟军军鸽和解放军种鸽基地的鸽子。后来,四川成为引进赛鸽最多的省份,吸引了台湾赛鸽大家高王宏、郑东龙等在川创建赛鸽繁殖基地,上海高双鸽业等商业赛鸽实体也纷纷进入四川市场。川鸽如同川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众多鸽源的长处,为四川赛鸽运动的先进水平和领军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川鸽如川剧:形式多样,因地制宜

四川赛鸽运动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成都大平原虽地势平坦,但竞翔活动多局限于两三百公里的短距离赛线,超过三百公里就会进入高原或山区。而且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阴、雨、雾天气较多,能见度低,对赛鸽飞行影响较大。

然而,四川养鸽人不信邪、不服输。他们避开不利地形和季节,选择交通相对便利的北线作为主要赛线,在初夏、中夏和初秋等适合鸽子飞翔的季节组织竞翔活动。早年,四川老一辈赛鸽人紧跟超远程赛潮流,将鸽子放飞到 1000 公里、1500 公里以上的北京、内蒙等地,甚至冲击到黑龙江 3200 公里的加格达奇,创造了赛鸽奇迹。

进入新时代,四川鸽友紧跟赛鸽发展潮流。在无法参加中鸽协统一组织的国家赛时,他们争取指导与支持,组织了以 700 公里空距为主、规模更大的国家大赛。同时,随着中短距离赛的兴起,四川也积极开展 500 公里及以下赛距的赛事,尤其重视 100 公里、200 公里的短平快速度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奖比赛。这就如同川剧的变脸和吐火奇技,凸显了四川赛鸽运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

茶馆聚鸽事:营造深厚群众基础

四川人追求安逸、洒脱的生活方式,茶馆是他们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我虽未亲身在四川本地茶馆喝茶,但从四川鸽友的描述中,能想象到“鸽友茶馆”的场景:一张四方桌,几张竹椅,几碗盖碗茶,三五鸽友相聚,从早到晚聊不完鸽经、说不尽鸽事。不想聊时,还能打麻将、玩扑克。

大多数鸽友茶馆兼卖赛鸽用品,有的还会组织小型训放和比赛。四川很多地方每周日有鸽市,鸽市内也有茶馆,鸽友们可以在这里喝茶聊鸽、交流鸽子、购买用品,其乐融融。

对比北京和上海的赛鸽人文背景,北京文化色彩浓,市民文化对玩鸽相对宽容,有大型职业化鸽舍;上海商业取向大,赛鸽生存空间小。四川与北京有相似之处,张弛有度的民风民情为赛鸽运动营造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光明前景:呼唤强势媒体支持

四川赛鸽运动虽面临先天不足的自然环境,但发展前景光明。在赛鸽文化推动与发展方面,四川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鸽友》杂志在展示四川赛鸽形象、传递正能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赛鸽运动向商业型、职业化转变,四川赛鸽运动的强劲发展需要相应强势媒体的支持与推介。因此,四川赛鸽宣传园地建设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川鸽定能在赛鸽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