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快速归巢赛鸽的性格密码
- 更新日期:2025-04-03 07:10:26
- 查看次数:
在当今鸽界,短距离、拼速度的赛事成为主流,超远程比赛逐渐走向没落。对于那些渴望在赛鸽比赛中斩获佳绩的鸽友而言,挑选并训练出能够快速归巢的赛鸽,已然成为养鸽事业的核心任务。那么,这些快速归巢的赛鸽究竟具备哪些独特的特征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
一、独自归巢性
在异地竞翔中,赛鸽从竞翔地放飞后通常会集群飞行,但归巢情况却大相径庭。冠军鸽往往能领先亚军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更久率先归巢,随后其他赛鸽才陆续返回。优秀赛鸽独自高速归巢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赛鸽从司放地放出后,需迅速启动自身的定向导航系统,精准判定正确的归巢方向和路线。这是独自归巢的基础,只有方向正确,才能朝着家的方向前进。 其次,赛鸽必须具备主动脱离鸽群、朝着归巢方向飞行的性格。集群飞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飞行阻力,但也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优秀的赛鸽会果断选择独自飞行,以最快的速度归巢。 最后,赛鸽在独自高速归巢的自然环境中,要能够有效缓解过度紧张的情绪。过度紧张会影响赛鸽的飞行状态和体能消耗,只有保持平稳的情绪,才能保持高速飞行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二、激发情绪性
研究表明,优秀赛鸽具备持续数小时高速飞行运动的能力,这充分展现了它们激发运动机能潜力的特点。因为赛鸽在日常的家飞训练中,能量消耗远不及竞翔运动时。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赛鸽在归巢过程中生理条件的变化会引发心理活动的改变,这在它们的性格特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在对国内几个赛鸽公棚和数十家鸽舍的舍飞训练观察中发现,清晨将鸽群放出舍飞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部分鸽子会组成大小不等的群体飞翔,有的甚至能持续飞翔超过两小时。这是因为鸽子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激发了它们飞翔运动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赛鸽逐渐形成了激发飞翔运动情绪的性格特征,这种情绪能够促使它们在竞翔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三、加快体能恢复性
赛鸽在舍飞训练和放飞训练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尤其是在由近到远的竞赛活动中,体能消耗更为明显。运动科学研究指出,赛鸽竞翔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其在最后决赛时表现出高速归巢的能力,必须经过体能物质储存的超量恢复。 有些赛鸽在最初的短距离竞翔中表现出高速归巢的能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恢复后,再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成绩却一落千丈,甚至再也无法归巢。而有的赛鸽在短距离竞翔中同样表现出色,经过休息后,体能能迅速恢复并达到超量恢复的高峰期。此时再参加更远距离的决赛,它们仍然能够展现出高速归巢的运动能力,甚至有可能获得决赛的冠军。这充分说明,加快体能恢复的能力对于赛鸽的持续表现至关重要。
四、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许多鸽友过于重视赛鸽的先天遗传因素,却忽略了后天因素对赛鸽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即使拥有优良的种鸽,也未必能培育和训练出优秀的赛鸽。 一位欧洲赛鸽家曾提到,他每年培育的幼鸽中,那些从巢格掉下来后被其他成年鸽啄得头破血流的幼鸽,往往会成为非常优秀的赛鸽。这是因为幼鸽期是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鸽经历成年鸽的严重啄伤后,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日后的行为活动中,它们会尽可能避开其他鸽子的攻击,逐渐形成独立与不合群的性格。而在竞翔或放飞训练中,经常表现独自高速归巢的赛鸽,往往就具有不合群的性格特征。 此外,国内外许多有成功经验的鸽友会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培养赛鸽独立与不依赖群体的性格。例如,在鸽群训练回舍休息时,鸽主将赛鸽关闭在休息格内,避免它们与其他鸽子相互接触,从而促进赛鸽不合群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快速归巢的赛鸽具有独自归巢性、激发情绪性、加快体能恢复性等性格特征,同时后天因素对赛鸽性格的塑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鸽友们在养鸽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这些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培育出更具竞争力的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