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李鸟”:中国信鸽传奇品系
- 更新日期:2025-04-04 07:12:25
- 查看次数:
在信鸽的世界里,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李鸟”,它承载着中国信鸽发展的一段辉煌历史。这一品系由上海养鸽先辈李梅龄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精心培育而成,不仅在当时蜚声上海鸽坛,即便在当今,许多冠军鸽的血脉中仍流淌着它的“一滴血”。
基础鸽系:海外名鸽铸就传奇开端
1930年初,李梅龄博士怀着为中国信鸽事业腾飞的宏愿,委托德国亲友引进10羽外国名鸽。这批种鸽的价格在当时堪称天价,每对种鸽977银圆,再加上运费、保险费每对150银圆,总计5635银圆,这笔钱足以开一家相当规模的商店。
这些种鸽来自比利时和德国,包含“密勒系”“麻尔系”“伟奇系”“克伦巴系”“固耐系”“威克特系”等名系,还融入了德国军用鸽血系。10羽鸽子中,9羽是雨点鸽,涵盖深雨点、中雨点、淡雨点,仅有1羽绛鸽。而且,它们多数是当地1000公里比赛中1、2、3名的直子,其中1羽还荣获过欧洲冠军。
李梅龄博士将3羽“密勒系”转让给黄钟后,用剩下的7羽种鸽,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具有独特特色的优良信鸽,形成了中国一代名系“李梅龄系”,也就是“李鸟”。
品系特征:独特外形彰显卓越品质
体型与羽色
“李鸟”体型中等,雄性体重400 - 450克,雌性略小。其肩膀宽阔,前胸发达,侧看呈直角三角形,从上往下看为等腰三角形,这是“李鸟”极为鲜明的标志。
羽色方面,极大多数是中雨点和深雨点,也有少量灰鸽。如今部分鸽友认为深雨点有绛毛是“李鸟”的唯一特征,实则不然。这种羽色是李梅龄长子李天折改变育种方法,杂进墨雨点和红绛后形成的“改良型”,只是小部分。大部分“李鸟”还是中雨点,且深雨点和中雨点中,有不少花头、白条,眼角眉梢有白毛的“白眉毛”,背部有鸡心状白毛的“断腰”或“白鸡心”,李梅龄称其为“花鸟”。原种鸽中的德国军用鸽就是花头、白条雨点,出过成绩优异的“3133”,使得这类鸽子成为“李鸟”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此外,浅雨点数量极少,源于原种鸽中有2羽阿亨约细夫·密乐系淡雨点,李梅龄在转让给黄钟前出过一对幼鸽,后来两人交换品系,才让“李鸟”中有了极少数淡雨点。
羽质与身体其他部位
“李鸟”羽毛薄且紧贴全身,捉鸽后双手会沾满粉尘。主翼羽质地坚固,打架时不易折断,覆羽能盖没腰部。尾羽束成一根到一根半,不长,比主翼羽长1 - 1.5厘米,站着离地1 - 2厘米。
头部中等大小,部分略大,头顶较平坦但非方头型,无棱角。胸部丰满,前脑前冲,后脑发达。固耐系后代头面长,后脑椭圆形,长相漂亮。
眼睛明亮,眼球偏大,成鸽眼睑包得紧,大龄鸽眼睛前上方稍突出。虹膜多数是鸡黄,尤以深鸡黄(枯鸡黄)为最,砂面外层较厚,淡鸡黄极少,也有桃花,后期还出现过个别“火油眼”,属于退化现象。瞳孔收缩快且小,前下方有黑色投影,飞出成绩的鸽子大多有此特征。
鼻瘤有大杏仁形、小杏仁形、大三角形、小三角形、大“V”字形、小“V”字形等,多数为杏仁形,“V”字形属黄钟系特征。5 - 6年的成鸽,鼻瘤微卷但不“开花”翻大。
骨骼和肌肉方面,早期“李鸟”筋骨硬朗,后期有所退化。胸骨前部分呈圆弧形,后部分平坦。趾骨紧闭,蛋档在1指半到2指之间。脚和嘴相关同步生长,李梅龄淘汰高脚、长嘴鸽,使得矮脚、短嘴成为“李鸟”的特征之一。
品系特性:优良特质成就赛场佳绩
机警聪明
“李鸟”性格机警、聪明,反应灵敏。打开鸽棚门,它们会发出“咕咕”惊叫声,尤其是雌鸽,很难被抓到,即便抓到也会挣扎挣脱。国内鸽友喜爱机警的鸽子,甚至希望其有“凶相”,这与部分国外养鸽家喜欢老实、温和鸽子的观点不同。
恋巢性强
“李鸟”“认棚性”极佳。幼鸽期容易开家,多数不游棚,与国内饲养的西翁系明显不同。成鸽比赛时归巢性好,遇到恶劣气候,在野外几天后仍能找到老家。原中国信鸽协会竞赛部副部长贺锡庄就有两羽“李鸟”幼鸽的惊人表现:一羽未经训练赠送给北京鸽友的幼鸽,春节期间飞回重庆老巢,空距1500千米;另一羽赠送给香港鸽友的幼鸽,乘飞机到香港后,又飞回上海,空距1300千米,让受赠鸽友惊叹不已。
晚熟特性
“李鸟”多数属晚熟品系,尤其是比利时固耐系后代,成熟期需2 - 3年。1 - 2年的鸽子参赛也会归巢,但2 - 3年龄时归巢性发挥更佳。例如,张朝德的一羽固耐系后代“6485”所出幼鸽,200千米内放飞无羽归巢,而这羽3年龄的墨雨点在被带到温州几个月后,飞回上海老巢。朱永年的一羽“李鸟”在汉口5年后也飞回上海。李梅龄获得天津冠军的“759”,也是3岁时夺冠。
遗传稳定
李梅龄长期采用近亲交配法培育“李鸟”,使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繁殖能力。“李鸟”与其他品系杂交时能产生改良作用,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饲养者认为“李鸟”遗传性能强,无论雌雄,与其他鸽子配对,后代十有八九会带有“李鸟”的特征,包括羽色、眼砂、飞翔性能和归巢欲等。不过,不能仅从羽色判断其遗传性能,因为深羽色是显遗传,用其他鸽与“李鸟”配,子代可能更像“李鸟”。若与同样遗传性强的名品系配对,后代则会平分秋色。
飞翔能力
对于“李鸟”的飞翔能力,鸽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其飞速快,从天津冠军鸽开始取得了一系列冠军;也有人认为其归巢性能好但飞速不快,因此常与西翁系配对,取“李鸟”耐力和西翁系爆发力。实际上,“李鸟”在20世纪30年代是出了名的快鸟,如今虽有进化和退化,但1000千米分数仍超当年天津冠军鸽。不过,近十年来比利时、荷兰赛鸽飞速提升快,“李鸟”相对进步较弱。在当前1000千米比赛中,“李鸟”处于中间偏上水平。在阴雨天,“李鸟”往往能飞在欧洲名鸽系前面,但比赛成绩还受饲养管理、训练和临场发挥等因素影响。
综合来看,“李鸟”机警、吃苦耐劳、归巢欲强,是参加超远程比赛的理想选手,若与当代欧洲名鸽杂交,有望在中、长程比赛中取得佳绩。它不仅是中国信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也为信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和育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