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秘籍:精准淘汰,助力赛鸽水平提升
- 更新日期:2025-03-11 16:36:39
- 查看次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接听了数百位鸽友的来电。众多鸽友在养鸽过程中都有诸多疑问,今天我就着重分享一个对养鸽人来说极为关键的要点:要敢于淘汰鸽子,更要懂得如何淘汰,因为懂得淘汰才会促使养鸽水平进步。
大多数鸽友已经知晓从幼鸽到开家这一阶段该如何淘汰品质较差的鸽子,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不过,鸽子从训练到比赛前这一阶段,同样需要鸽主用敏锐的眼光去甄别该淘汰哪些鸽子。这一点对很多小户和工薪阶层的鸽友而言尤为重要,淘汰那些无法参赛的鸽子,能够减轻财力、物力以及精神方面的压力,这是非常有益的。
虽然大多数鸽友对幼鸽到开家阶段的淘汰有一定了解,但鸽子从训练到比赛前这一阶段同样不容忽视,两者都是构建优质鸽群的重要部分。
养鸽子需要仔细观察它们的日常习性,包括了解每只鸽子的个性。当然,对于养鸽大户来说可能无暇全面观察,只能通过空中淘汰的方式。而我这里所说的主要是针对以养少养精为目的的小户及工薪阶层鸽友。
一、落棚状态不佳的鸽子不宜继续参赛
无论放飞的距离有多远,当鸽子训放回来时,鸽主需要观察它落棚时的状态。如果鸽子落棚后走路摇晃、头晕目眩,东倒西歪,进入鸽棚后全身无力,头部还不停晃动,而且将其抓在手上时,发现龙骨瘦得像刀刃一样,鸽子在手中一动不动,这样的鸽子必须淘汰,不要寄希望于把它调养好后还能取得好成绩。
二、身体飞伤的鸽子不应再参赛
鸽子归巢后,若出现不吃不喝、萎靡不振、羽毛蓬松、躲在墙角、闭眼、拉水便且极度消瘦的情况,这就表明鸽子身体已经飞伤了。这样的鸽子如果再参加下一站比赛,必然会丢失。
三、飞行潜力接近极限的鸽子应考虑淘汰
鸽子归巢后,鸽主上手触摸鸽子时,如果发现以下几种情况,就意味着这只鸽子虽然还未飞伤,但飞行距离已经接近极限,再进行长距离飞行就很可能像前面提到的飞伤情况一样,或者一去不复返。
-
骨架松散的鸽子:以前用手握住鸽子时,能明显感觉到鸽子全身紧绷,而现在感觉它的身体松松垮垮,后腰也失去了以往那种外胀的手感,这表明鸽子的骨架已经开始松散,离飞伤不远了。
-
胸腔有炎症的鸽子:鸽子浑身无力,用左手轻按龙骨时,能感觉到鸽子胸腔里有类似“空洞”的感觉,鸽子会发出“咕”的声音。这种声音和鸽子平时因恐惧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种夹杂着噪音的“咕”声,可能是因为高强度飞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细菌感染或者内部器官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引发炎症,这使其在后续比赛中难以承受高强度飞行压力。
-
胸肌拉伤的鸽子:把鸽子握在手中,左手掀开胸部的羽毛,如果看到胸肌上渗透出很多毛细血管,肌肉呈现出深紫色,这说明这羽信鸽的肌肉已经拉伤,无法再进行激烈的比赛。
-
翅膀发挥到极致的鸽子:把归巢鸽握在手上,用左手仔细摸,轻轻按翅膀下面的肌肉,如果翅膀下面的肌肉已经僵硬或不存在肌肉感,那么说明此鸽翅膀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不能再参加比赛,要么留下做种(不过做种质量不高),要么直接淘汰。
衷心希望中国的每位鸽友都能更快地提高赛鸽水平,更高效稳定地打造出自己少而精的赛鸽队伍。弘扬中国悠久的赛鸽文化,继承传统并借鉴他人长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信鸽将会在世界上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