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信鸽骨骼鉴鸽经验全解析

信鸽骨骼鉴鸽经验全解析

  • 更新日期:2025-03-31 13:38:23
  • 查看次数:

在鸽友的日常交流中,常常能听到“这只鸽子骨架好,是一羽快速鸽”这样的话语。对于养鸽新手而言,“骨架好”到底是什么意思,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关于信鸽骨骼、骨架方面的鉴鸽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升这方面的认识。在此,特别感谢李用才老师的无私指导!

一、不同赛事对骨骼的要求差异

速度赛和耐力赛对信鸽骨骼的要求截然不同。很多时候,人们对速度赛用鸽的骨骼要求过高,实际上在力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赛事中(力量源于血统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在正常赛况下,体型、骨骼、肌肉、翅膀等方面的优越条件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然而,在需要一定耐力的长距离赛事中,这些因素,尤其是骨骼,就变得至关重要。

长距离耐力赛的鸽子,其骨骼需要质地坚韧且轻薄。经验丰富的鉴鸽家能够用手“称”出鸽子骨骼的轻重。这并非天方夜谭,长期接触优秀赛鸽的人,对不同品质鸽子的手感非常敏感。在肌肉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同样大小的鸽子感觉更沉重,很可能是骨骼(架)过重。鸟类为减轻飞行体重,全身骨骼内部多呈孔洞状,但鸽子骨骼孔壁的厚薄因“品系”而异。孔壁薄而坚韧是最佳状态,过重会消耗更多体力,缩短持续飞行距离;过轻则在高速飞行时骨骼变形过大,压迫内脏,影响器官功能,使鸽子感觉不适,从而减缓飞行速度。

二、龙骨形状与赛事适配性

鸽子的飞行动力源自肌肉,肌肉发达程度决定飞行速度。速度鸽的龙骨形状通常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这种形状有利于胸肌附着更多肌肉。而耐力鸽的龙骨形状走势相对平缓,龙骨前部没有那种“顶手”的感觉。

如果参加纯粹的速度赛,选择龙骨前端低、有“顶手”感觉的鸽子作为选手鸽更为合适。那种认为龙骨前端“深”、阻力大的说法在速度赛中并不适用。相反,在长程赛中,绝对不能使用这种类型的鸽子,因为它们的耐力不足,即便能飞回来,最快也得第二天(中途需要休息一晚)。

三、胴体形状与赛事的契合度

鸽子的胴体形状由骨架结构形状决定。能够适应多种赛况的胴体形状是等边三角形;深龙骨(手感为“高龙骨”)或浅龙骨(手感为“低龙骨”)的胴体,则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特殊赛况。当鸽子身体素质达到最佳,胸部肌肉丰满、充盈成“条”状时,会感觉龙骨“凹进”,形成理想的、难得一见的“苹果”型。不过,深龙骨的鸽子几乎难以达到这种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类型的骨骼和胴体都有其优缺点,没有统一的固定标准。因此,无论面对何种骨骼和胴体的鸽子,都应一视同仁,根据不同的赛事或地点合理使用。

四、耻骨与龙骨间距及手感要求

对于耻骨与龙骨间的间距,没有严格的要求。从担任全国十几届优胜鸽品评赛裁判的经验来看,不同距离的高位获奖鸽,耻骨与龙骨间距有长有短,并无规律可循。相比之下,更应关注耻骨是否“上收”。若耻骨下吊,即耻骨末端越过龙骨形态的延长线,这样的鸽子应立即淘汰,但近交产生的鸽子另当别论。实际上,耻骨与龙骨间距的长短和排列形状是天生的,而耻骨的松(开)、紧(合)则取决于鸽子的体质好坏。

虽然对手感的一些要求是从赛绩鸽中总结出的经验和规律,但并非绝对。选鸽时,不能因个别地方不满意就轻易淘汰鸽子。一羽鸽子能飞得好,必然有其优势,些许缺陷并不影响大局,这也可称为“缺陷美”。就像经常摸海尔曼·比弗丹鸽子的人,再摸其他鸽子会感觉差异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比弗丹的鸽子一定能战胜所有其他鸽子。